成了公孙瓒治军治国的重要方略,以强硬的手段治理异族和百姓,出现在公孙瓒这个武将的身上在天下人看来很正常。
袁绍带着十万冀州精锐杀入了幽州,此时的冀州内无忧患,兵强马壮,正是出征的好时机,西凉军经过草原一战,正在蓄养之际,无暇顾及他事,时机稍纵即逝,袁绍不想错过。
乌桓人骁勇善战,一直以来是侵扰幽州边境的主力,鲜卑被西凉军大败之后,乌桓人曾经消沉了一段时间。
公孙瓒忙得焦头烂额,得知袁绍带领十万大军进犯,大骂的同时急忙派兵遣将迎战,两方苦大仇深,见面不用招呼就开打。
一场蓄谋而发的内乱让幽州军忙于应付,渔阳从事鲜于辅是原幽州牧刘虞手下的将领,深受重用,刘虞兵败被公孙瓒杀死之后,鲜于辅表面投靠,实则是在暗中谋划,意图为刘虞报仇,乌桓人的叛变和鲜于辅的怂恿有着很大的关系。
此番鲜于辅联合乌桓人,推举一直在幽州官员中比较有威望的阎柔为主帅,统兵五万余,一路攻城略地,所过之处,官员无不投降。
公孙瓒统治幽州之后,为人变的嚣张跋扈,对乌桓人更是秉持着赶紧杀绝的理念,当时公孙瓒人强马壮,乌桓不能胜,只有暗中忍耐。
乌桓人最恨的,当属公孙瓒,刘虞在时,乌桓人屡次叛乱,都能够得到不少的物资,在公孙瓒治理幽州之际,得到的只有刀枪和鲜血,公孙瓒的铁血手段在乌桓尤为出名,即使是战败投降,他也会毫不犹豫的下令杀死,公孙瓒一直坚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说,多年来一直默默的贯彻实行着。
而且为了支撑和冀州袁绍的战争,公孙瓒加重百姓的赋税,使得民不聊生,幽州之地,随处可见饿死的百姓,更让幽州军的官员将领心寒的是,公孙瓒记过望功,而且不能容忍治下有反对之声,大大违背了当初刘虞治理幽州的理念,两相比较,官员开始惦记故主刘虞。
鲜于辅的叛乱,让乌桓人看到了希望,当即向阎柔派去援兵两万余人,这些乌桓人都是精锐之士,公孙瓒临时招募的士兵岂能相抗。
不过两月时间,幽州遍地烽火,公孙瓒疲于应付,当初天下闻名的幽州军露出了不支之态。
阎柔是当初刘虞手下的官员,为人宽厚,素有谋略,当初公孙瓒抵抗刘虞的命令,擅自杀害投降的乌桓士兵之时,他就曾进言,让刘虞率兵攻打公孙瓒,而后治公孙瓒的罪名,被刘虞帐下关靖公孙纪劝住,而后兵败被杀,可谓是阎柔心中不能解开的疙瘩,昔日在刘虞帐下,阎柔颇受重用,一直铭记着刘虞的恩德。
当初刘虞死后,关靖公孙纪等一众幽州官员投靠了公孙瓒,得到重用。
阎柔统兵有方,但凡攻占的城池对百姓秋毫无犯,主动投降的官员,更是保留其职位,殊死抵抗的城池,进城之后先杀官员,声势日隆。
代郡广阳上谷右
四二九章:幽州乱-->>(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