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道。
王老汉能说什么,当初决定了走,就决定了什么事儿都听珍珠的了,她说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个前提,在王老汉这里执行的尤其彻底,还有就是他们已经是逃奴,难道还在乎再吃主家点东西吗,吃了卖了这些粮食,不过变成偷吃主家东西的逃奴,捉住是个死,不会因为偷吃了主家的东西让死两次吧。因为决定走了,剩下的所有事情就都不重要了。
“丫头,现在是粮食收获的季节,这个时候卖粮食可是吃亏呀,唉,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王老汉自说自话。
以后的几天里,王老汉组织人日夜不停的磨面,古代的麦子和现代的麦子还是有区别的,由于品种还没有优良,面粉都没什么劲儿,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劲道儿,而且大家普遍都不去皮,所以根本就不是白面,是黑面,不过是不用担心农药残留的全麦面粉。
磨出一袋儿以后,珍珠就请了以七婶为首的几个妇女,让她们按照自己说的,把面和好发起来,然后用碱和的没有酸味了,就用擀面杖赶成她们觉的大小适中的饼,放到锅里烙。
这就是发面饼,这是珍珠在现代的时候去西安旅游,看到街上有卖锅盔的,珍珠一时好奇问锅盔是什么?
导游告诉珍珠,锅盔是陕西地区的一种面食,北方地区都有做的,就是一种发面饼,这是战国时代,秦军的一种标准军粮,因为发面饼好消化,烙的时候还可以加一些盐在里面,这样吃着更有滋味。
行军的时候可以十几天不动火,也可以在路上边走边吃,这就显得秦军的机动能力比别的部队快速,不动火也不易暴露,后勤补给也方便,因为做法简单,人人都会做,忙的时候就打仗,闲的时候就自己准备干粮。
锅盔成了秦军行军打仗后勤补给的不二之选,当时也不用锅,只要有块儿铁片儿,或者一块儿能耐热的东西就行,把发面放到上面,上下翻动一会儿就熟了。样子就像是给锅戴了帽子,所以这就是这种饼名字――锅盔的由来。
当时珍珠只是本着了解
五十八章 干粮(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