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诺夫从客厅外走进来,他站在门口,面无表情地说道,“我回来了。”
“哦,”将手上的烟卷叼进嘴里,郭守云随口笑道,“我刚才还向老爷子问起你,来,过来坐。”
波拉尼诺夫也不客气,他径直走到客厅中央的沙前,一**坐下去。
“怎么样,人都联系上了吗?”郭守云弯下腰,将自己还没有动过的那杯茶水推到波拉尼诺夫面前。
“联系上了,”波拉尼诺夫一边说着,一边从西服内里掏出一份厚厚的文件,轻轻放在桌子上,说道,“不过他们中地大部分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活动过了,所以手头上掌握地情报有限,我汇总了一下,这些估计就是先生现在能够用得上的。”
郭守云将那份文件袋拿起来,拆开袋口地封线,从中取出一沓厚厚的文稿,一目十行的将前面几张浏览了一边。
“现在这边这些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在郭守云翻看文件的时候,波拉尼诺夫将茶杯端起来,轻轻的抿了一口杯中的清茶,而后叹口气说道,“他们虽然说大都有自己的掩护性身份,也有一定的收入,但是没有了上面的拨付,这活动经费却是不可能拿得出来的。而且先生可能体会不到,干他们这种工作的人,那是一辈子都不太可能上岸的,情况好的,将来或许能够熬到退职的那一天,而情况不好的,那就做好准备在监狱里度过余生。他们没有外交官的身份,因此也享受不到外交豁免权,一旦身份暴露,不是被自己人处决,就是被美国人判刑,嘿嘿,美国人对间谍案的最低量刑是二十年监禁,而我认识的这些人,估计没有人愿意在监狱里呆上二十年。”
郭守云是什么人啊,他最善于从别人的一言一行中推断对方的心思,因此,波拉尼诺夫这番话一说完,他便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了。
“嗯,他们的情况我能理解,我也明白你的意思,”郭守云放下手中的文件,随口说道,“回头你把他们的名单和归档号列出来,我看看能不能想办法把他们的底子消掉。”
“那就多谢先生了,”波拉尼诺夫的脸上闪过一丝含有的感激。
的确,对于目前潜伏在国外的所有克格勃谍报人员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还不是经费的短缺,而是心理上的沉重压力。克格勃间谍一般都分为三种,一种是“上线”,也就是带有外交官身份的情报工作人员,这类情报人员被视为“明”字头的间谍,也就是身份公开的间谍。他们在目的国一般都有外交官职,要嘛是武官、要嘛是参赞,至少也是个秘书什么的,因此,一旦他们的间谍活动被侦获,那也没什么关系,大不了被驱逐出境。而且国际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两个涉及间谍案的国家,一旦有一方以间谍案为借口,驱逐对方的外交官,那么另一方也会有一个对等的反制---你驱逐我十个外交官,我也驱逐你十个,大家谁都不吃亏。而第二种间谍,就是隐性的了,即所谓的“暗雷”。这些间谍有种
第二七七章 间谍们的困境-->>(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