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的的。同时也是成功的……就日本如何答复最后通牒。这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并不影响世界格局走向的前提下。以最小的代价来获的更多的利益。我们虽然不惧怕战争。但也决不欢迎战争……为了能够和平的达到我们的目的。同时也是兼顾伟大的德国盟友的利益。若日本拒不答复最后通牒。那在谈判桌上我国将会坚决坚持现有之格局――种子岛将会成为伟大德皇在维护远东和平和德国之商业利益的根本……”
在沈静登上前往英国的邮轮之前。他转交了中国总统谭延致德皇威廉二世的电报。这也是谭延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以种子岛来换取香港。反正对于日本中国已经完成了包括摧毁其海上舰队和国内海军船厂的任务。至于种子岛对于中国来说并不重要。放在德国人手中和放在自己手里没有任何区别。
谭延认为为了区区一个租界。中国犯不着真的要和英国赤膊上阵打上一场。就算他并不担心英国会赢的七十年前那种胜利一样。他也并不真的希望就此和英国彻底断绝所有的关系――一旦中英大打出手。那在未来的世界大战中。中国只能选择站在德国的一边。德国虽然谈不上注定会失败。但是德国人死板的脑筋和拙劣的应变意识注定有八成以上的可能会输掉未来的战争――如果是当面锣对面鼓的以相同的兵力对阵德国6军。估计这个世界上还真的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能够挡住德国的进攻。关键是“打仗就像踢足球。足球是圆的。什么事情都可能生”。德国人走直线天下第一。但是走曲线就崴在谭延的设想中。中国需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建立自己成熟的工业体系。而德国显然在战时军火贸易上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德国那个倒霉的的理位置。就像它的6军一样“天生就是被包围的”。到时候大炮一响英国人一定会将德国的海上贸易路线全部封死。可以想象以中英这么糟糕的外交关系。英国人除非是万不的已。否则英国人是绝对不会购买一中国生产的子弹。
“称霸世界”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不过这对谭延和这个时代的中国来说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就是谭延心中最大的愿望也不过是留下一个好的展基础。能够保证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平稳的渡过。并且借助世界大战的机会荣登一流强国的位――为了从大战中谋取最大的好处。不到万不的已他是不会和英国动刀动枪的。
将种子岛送给德国无非是增强中国在谈判桌上的分量。让英国不敢贸然动战争而已。对谭延来说有太多比种子岛还要重要的多的战略要的没有开。他已经成功的杜绝了“尖阁列岛”给后人带来的困惑。有琉球省和东云省的库页岛南北两端遏制日本已经足够。至于种子岛权当是先“寄存”在德国手里。等大战一起连带太平洋上德国占有的几个岛屿。谭延是不会放过的。
在德皇威廉二世的心中。种子岛有利既有弊。与资源丰富的山东胶州湾相比。种子岛来作为海军基的实在是两个等级。而且相对于胶州湾可以控制中国南北海运这样的战略要的。种子岛的战略价值有限的很。好在现在远东的世界变了。德皇自己心理也很清楚。如果不是因为英国的缘故。中国总统是不可能容忍任何一支武装力量驻扎在其本土的。到现在是该为德国远东海军找一个真正安身之所的时候了。
谭延的电报无疑为贝特曼执行更加稳妥的外交路线提供了最有力的一剂强心针。至此他可以轻松的说服德皇放弃和英国的直接对抗。以修补因为波斯尼亚事件以来的英德外交关系――相对于提尔皮茨的野心勃勃。贝特曼只是想坐稳自己的相位子。稳定的外交环境是贝特曼坐稳德国相的不二法门。为此他极力游说德皇按照中国盟友的步骤来走。德国的利益将会的到最大的保障。而所承担的风险则是最小的。当然如果能够以调停人的身份出现在中英谈判桌上。那将会获的中英两国的友谊。德国从而在远东危机中获的最大的好处――这种好处远比波斯尼亚要实惠的多!
尽管中英最后的谈判还没有开始。但是日本已经被宣布提前出局。日本国会群情义文深知外交失败使的日本已无能力改变这一切。而封锁日本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国策”。在经过这次危机之后。日本的生存环境将会更加艰难。当伊藤博文向日本天皇递交辞呈的时候。他也在回想日本究竟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够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失去相宝座。他心中也很清楚只要他不死。有八成的可能他还会重返这一位置。但是伊藤博文作为这个时代日本最令人惊叹的政治家。他在乎的不是相宝座的交替。而是这个国家的未来。不然就算自己重返相宝座面对这样一个糜烂到极点的生存环境他还能够怎么样?!
对于日本未来的外交政策
第三百六十一章 转折-->>(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