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的问题,这样的射击对第一舰队来说风险已经降到了最低。
就这样。第一舰队“拖着”俄国太平洋舰队向东南海域行驶了差不多二十多公里的样子,为了保证双方舰队之间的距离,第一舰队适当的提高了一点航。不过此时俄国太平洋舰队的雷击舰终于算是追到了距离第一舰队不到四公里的距离上,在这里它们要面对的是第一舰队的四艘平阳级驱逐舰的防线,当然还有战列舰上的副炮所构成的防御线。
为了凸出平阳级驱逐舰的航优势,并且满足一定的武备要求,在俄国人眼中应该算是巡洋舰水平地平阳级驱逐舰没有披挂厚实的装甲,只有炮塔才有七十六毫米的简单防护,至于水线装甲之类是没有加装的。在俄国的雷击舰靠上来之后,已经做好射击准备的四艘平阳级驱逐舰上的五寸火炮开始怒吼起来----这个时代的鱼雷性能都不怎么样,鱼雷的射程绝对不会过两公里。而且射地角度也有很多要求,这四艘驱逐舰的任务是不能再让俄国的雷击舰过于靠近战列舰编队。
平阳级驱逐舰上安装了三座双连装五寸炮塔,六门五寸火炮全力射击,每分钟可以开火约八到九次地水平。对付几乎没有装甲的雷击舰,只要有一炮弹命中就有很大的几率给对方造成致命伤害,而雷击舰上的武器很难伤害到驱逐舰,而对方的巡洋舰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对它的威胁也比较小。四艘平阳级驱逐舰火力全开,二十四门五寸炮在俄国雷击舰行驶航向的正前方布下了一道道弹幕。其中最靠前地一艘雷击舰在短兵相接不到三分钟内便连中四枚五寸炮弹,先前的三枚已经彻底报销了这艘排水量仅为三百吨的雷击舰,后面呼啸而来的第四枚炮弹直接在三十秒内将其送进海底。
战争爆已经快一个月了。当初经过情报机关反馈回来关于俄军的一些特点基本上都给予了证实,但是证实的仅仅是诸如俄军装备低劣、士气低迷、军官等等,不过这些并不代表一切----总参谋部在结合这段时间和俄军交手的情况,向海6军指挥官们都下达了命令,俄军尽管有这样或那样地缺点,但是他们的士兵作战极为顽强,没有绝对优势并且给予对方巨大杀伤的情况下。想要征服他们是不用想地。俄军和曾经交手的日军不同,在朝鲜战场上中国6军曾经俘虏了过三万人的日军战俘,战斗烈度也并不大,只有日本海军的骨头比较硬点,这完全颠覆了中国指挥官对日本6海军的了解,尤其是谭延对日本6军的印象。
根据参谋部的命令,不到俄军自己打白旗。自己就必须全力以赴的消灭敌人。俄军的作战行动也比较简单,优势情况下就是猛打猛冲,若是不利地守势情况下那最能够体现俄军地“坚韧”----这也是从谭延往下到基层军队指挥官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在俄国太平洋舰队起雷击舰冲锋地时刻。邓世昌也下令战列舰编队加快航,并且整个舰队转向角度加大。幸好最近五年来中国海军非常重视轮机兵的培养,舰队出任务和演习也比较多,虽然频繁的出动战舰对动力系统来说是极为致命的,但在非战争状态下,就算动力系统因此受损甚至报废,这对于一直经费很充裕的中国海军来说并不会伤筋动骨,同时面对问题频出的动力系统,中国海军的轮机兵也积累了相当深厚的实际操作经验。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轮机兵。
第一舰队战列舰编队航很快便提升至接近十三节的航。在这样的局面下中俄两国的海军主力战舰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只是俄国的那两艘博罗第诺级和两艘佩列斯维特级战列舰跟的比较紧。航在十四节左右,所以第一舰队提也仅能延缓两支舰队接近的时间----邓世昌在等,在五年前的大青岛海战中,中国和日本海军都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动力系统的损耗,甚至还有接近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战列舰都维持在十八节的最高航上进行战斗,直到战斗结束返回军港后,中国海军指挥官面对已经濒临崩溃的动力系统的时候才会浑身出冷汗。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八艘战列舰四老四新的布局为了他们眼中所谓的“荣誉”和轻视中国海军的水平,舰队指挥官对战舰的损耗全然不顾尽力拉近距离展开炮击决战,时间短了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若以十四节以上的航来航行,两三个小时下来后,它们的动力系统可就要毛病频出,甚至以它们的维护力度而言到时候来个“罢工”也是极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