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三章 南洋大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霖与大人你相比,那可就差得实在是太多了……”

    鹿传霖被革去四川总督并不是因为他贪污受贿,也不是因为他渎职,而是因为他和西藏拉萨的政权不和。长久以来大清帝国对西藏一直就是采取安抚为主的政策,只要不牵涉到中国的主权和朝廷颜面,其他事情都是小事情,得过且过而已,只求不出乱子。面对*喇嘛的状告,时任军机处领班的礼王世铎只得将非常冤枉的鹿传霖舍弃以安抚*喇嘛,鹿传霖也只好回到直隶定兴的老家。

    不过鹿传霖是个有福的官员,在老家还没有待上两天,甲午战争进入危局阶段,李鸿章为了联手张之洞解决自己的现实困难,而向刚刚复出的恭王奕推荐,鹿传霖也抓住了机会向荣禄输诚。正因为鹿传霖左右逢源。使得他非常容易地再次复出,成为陕甘总督----陕甘地区虽然不如四川这么民生富庶。但至少也是两个省的总督,正正经经地封疆大吏,说不上是因祸得福,至少也在疆臣排名当中往上走了一两位。

    至于杨邺说谭延比鹿传霖运气还要逆天,这点谭延倒是没有否认,不要说清朝这二百多年中他的官运最为亨通,就是翻翻中国历史,又有几个人能够像他这样以数年时光便掌一国权柄?说是掌一国权柄有些夸张。不过谭延倒是觉得这没有什么夸张不夸张的,毕竟北洋的实力就摆在那里,一旦有需要推翻这个王朝不过是挥手之间的事情。

    鹿传霖继任两江总督兼北洋大臣,谭延估计最吐血的人便是张之洞了,他可是在临走之前将两江总督府库来个大搬家,不是充当自强军军费便是订购战舰,估计能够留给鹿传霖的并不多----以人气而望。李鸿章成为南派大哥是最有号召力的。而满洲贵族也是蠢蠢欲动。满族权贵太过贪婪,张之洞信不过;李鸿章为人,张之洞鄙视,以当时地情况而言,张之洞这么做是最佳选择,可是这就像一个赌局一般,当结果揭开的时候,张之洞也有些傻眼了。

    张之洞搞出的这通乌龙事足以让任何一个继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人愤怒不已,不过火既然烧到鹿传霖这个当姐夫的身上。那别人剩下来的就是看热闹的了。现在北洋集团内部对鹿传霖所要面临地局面也是分成泾渭鲜明地两派----作壁上观和施以援手。

    应该说长久以来张之洞和谭氏父子都是政治盟友,这种盟友关系极为紧密,往长远里面看也是有极大的价值。政治结盟不会对底下的幕僚产生如此重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谭延的幕友堂内接收了很多原本就出身于湖广总督时代的幕僚,像徐建寅、蔡锡勇、王秉恩三人都是“技术派”出身的。在北洋系统中的地位仅次于“江南派”、“旅顺派”;而钱询、罗振玉、汪康年这些人也都是早年跟随张之洞。再加上现在刚刚加入地一大批幕僚,可以说北洋集团现在内部是人才济济。李鸿章、张之洞所积累下来的家底都被谭延塞选过滤后所留下的精华,至于技术派中的中坚力量“旅顺派”就是福建马尾船政局的精华。

    当年曾国藩幕府号称“天下第一”,时隔三十年除了在封官许愿上谭延还没有来得及伸展手脚,至少在人才地质量上绝对比曾国藩地幕府还要厉害。最为难得的是北洋集团内部智囊团地年龄水平都比较年轻,近乎一半以上的人都有出国的经历,甚至是长期居于国外的经历,他们的思想极为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不是曾国藩时代的顶尖人才所能够相比的。

    正因为谭延吸收了众多的来自张之洞幕府的精华,所以在下面的人当中已经有很多人抱着“支援”南洋的想法。不过鹿传霖接任南洋大臣才不过几天的事情,南洋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举动,鹿传霖不是张之洞,先前只有北洋6军在陕甘剿匪的时候有过一段时间的合作,毕竟陕甘并没有什么强力势力可以让北洋注意,而在北洋6军将领们看来也许陕甘的刀客强盗反倒比正规军要厉害的多。

    鹿传霖接张之洞的班,这对于谭延来说利弊掺半,鹿传霖做官的水平比张之洞要高多了,这个人也许不露锋芒,但你要想糊弄他当他是傻子,那是绝对不可能得手的。尤其是上海距离鹿传霖实在是太近了,那里的东西有很多都是见不得光的,要让鹿传霖闭嘴要么是以快打快让他根本没有开口的机会,要么便是给予对方足够的“封口费”。

    在得知新一任的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是鹿传霖之后,谭延立刻下令北

第二百四十三章 南洋大臣-->>(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