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从本土调来了一个师团----日本自甲午战争之后,6军在数年来总共就扩充了一个师团,6军常备军保持在七个师团左右,大量地6军军费被挤占挪作海军战舰筹备款,这更进一步加剧了“长州6军”和“萨摩海军”之间的对立。
慑于英国的强悍,谭延没有把目光集中在非洲布尔人身上,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布尔人,他们都是殖民,这种战争不存在正义和非正义,完全是利益使然。谭延的身板虽然不错,但是在约翰牛面前实在是不够看的,他想把毛瑟九三式、迫击炮和手榴弹卖给布尔人战争财也要考虑到要承受约翰牛的怒火。不过谭延不敢买,德国毛瑟兵工厂在德皇威廉二世的支持下他们敢卖,而且这些东西可都是有谭延的专利分成在里面的,就是赚得少些而已。
谭延将军火生意的目光放在了半岛的朝鲜人身上,可能作为大国利益的筹码,朝鲜半岛从来都是在大国的手中交易来交易去的,甲午战争在谭延的运作下居然提前半个世纪成为南北分治的局面,当然在官方朝鲜依旧还是一个国家,只不过日本控制南部,其他列强国家控制北方而已。事实上朝鲜北方只是在名义上为列强国家共管保证中国和日本之间有个缓冲地带,其中也就是美国在那里有一些投资,北方传统霸主俄国在朝鲜的人数不过十个人,这也许是因为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进度和蜗牛有得一拼的缘故。
这几年中国6军建设尤其是北洋6军地出现。使得北洋6军标准成为中国地6军标准。地方大员练兵也许不怎么样,至少要采购一定数量的毛瑟九三式是肯定的,整个6军无论新式还是旧式在枪支方面都向九三式靠拢,这就使得以前所使用的众多型号的枪支弹药被淘汰下来。这些五花八门地步枪在以前大部分都是直接打包以极低的价格直接卖给汉阳钢铁厂回炉去了,剩下来的毛瑟1888式这样现在还算是比较不错的步枪则留了下来。作为预备役的训练武器。
而朝鲜半岛上生的起义对谭延来说并不稀奇,要么是日本人玩的鬼花样,想要以此为借口向北部扩张;要么就是日本人太狠,拼命往朝鲜人身上榨油好造军舰凑军费,不管怎么样,有一点可以肯定----日本人在朝鲜地统治是极为高压地,就算日本人闹花样。他们在朝鲜也是不得人心的。将那些还能够使用的老式步枪卖给朝鲜人去给日本人添麻烦。谭延非常乐意看到这一点,即便这笔买卖赚不了钱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谓小刀剌肉,这些步枪怎么也能够换几条日本兵,让日本头痛去好了。
“子瞻、旦林、高才,现在有两个差事空缺需要你们去填补----朝廷自两年前建立东北三个行省之后,却一直没有实际的官职,只设东北总督刘铭传。现在刘铭传已经绝对撑不过今年夏天了,而朝廷也有意在东北设立完整的行政框架以……中堂大人为北洋争取了两个职位,一个是吉林巡抚。另外一个是盛京按察使,这两个省邻近朝鲜,你们应该想到最近朝鲜局势有所变化,日本已经开始越界了。这次无论你们三个人哪两个去担任这个职务,北洋6军中的第二、第三、第四镇都会随之出关……”谭延说道。
谭钟麟自入京拜大学士管户部之后。从“谭督”变成了“谭中堂”。权力和地位上的变化使得老头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虽然他不怎么理事,但手下却不敢怎么糊弄他。因为他有个鬼精的儿子,倒在他们父子二人手下地贪官已经可以用百来计数了。作为实力派人物,像东北三省完善官制这等大事自然没有他是不行的,尤其是在荣禄死后,慈禧太后一系中掌握实权最重的推谭氏父子,而刚毅虽管吏部,但基本上事事以谭钟麟为,老头子从这几个官职中扣下来两个派北洋的人进去,刚毅是绝对不敢说不的。
好在谭钟麟并不贪婪,也没有让刚毅难以做人,只要了吉林巡抚和盛京按察使,而且说动张之洞将北洋地第二、三、四镇调到关外去,以便监视日本在朝鲜地作为;并且调董祥福的甘军、聂士成地武毅军驻扎在京郊周边地区,部队归建北洋接受整训;原驻守在京郊的第一、七两镇,其中第七镇为新成军的新军,调往河南听用,第一镇驻守天津,第五镇驻山东……
这种调动事先谭氏父子并没有交流过,不过当谭延在直隶总督府接到这个消息后,也不得不为老头子的老谋深算感到佩服不已----第一、七镇老守着京
第二百三十八章 时代-->>(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