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五章 影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船建造,张之洞的南洋海军和长江舰队订单足以满足其生产能力。至于说为南洋水师设计的千吨级鱼雷猎舰,在谭延的眼中已经可以算得上是驱逐舰了,这种战舰在面对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的时候自然是不堪一击,但是用来护航、缉私和在海战中对付那些高鱼雷艇却是富富有余。而以前的四百吨级鱼雷猎舰也是该到淘汰的时候了,不过北洋海军却不准备直接套用南洋驱逐舰的设计----北洋海军驱逐舰要比这一型号大一倍,同样也不需要装甲,而侧重度,这种还停留在图纸上的驱逐舰将会拥有至少二十六节航,装备了六具凶猛的二十寸鱼雷射管。

    张之洞害怕人走茶凉到时候继任不认账,还特意将造舰款项事先存放在了工商银行,直接交割给了旅顺造船所,不过旅顺造船所要承担日后建造成本的涨价风险----这在谭延的眼中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在张之洞身上,旅顺造船所给出的价格多少有些水分来保证自己不做亏本地买卖。而中国的人力资源也让谭延相信成本完全在自己地掌控之中。

    海军的事务张之洞并不担心,他所担心的还是凝聚自己巨大期望的自强军,在他离开南方之后,日后该如何展地问题---王文韶绰号“琉璃蛋”并非没有道理。这家伙要想打自强军的主意也要看看张之洞现在的地位。王文韶与谭延不同,作为传统的官员,他还是非常希望自己能够进入中枢,谋得高官权位之后年老荣归故里----这是一个传统官员的理想。地方大权一手抓固然能够让人踌躇满志,不过这些从咸同年间走过来的老家伙,更多看重的是声望。

    王文韶会顾忌到张之洞地想法,一时半会不会去动自强军。不过自强军现在已经是一镇之众。而不是历史上地不足三千人,足足一万四千人,每年的军饷虽然比北洋6军算不上什么,但也有一百三四十万两白银之巨。北洋6军因为谭氏父子经营直隶三省,改善交通,大力扶助工商而富得流油,加上朝廷的6军军费拨款,只需要添加两百万两地方财政就可以轻松供养起北洋七镇,而张之洞的一镇自强军就让他为军费问题捉襟见肘。

    自强军军费不足的问题在初创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不过在展阶段因为谭延的扶助并没有显现出来。现在自强军已经成军,按照当初张之洞的想法,自强军应该于今年年初就要扩军一个混成协,不过还是出于财政的缘故而作罢。

    对于一个省而言,如果不是直隶三省那个水平。以现在地财政水平来看还是很有负担的。不过地方大员一方面口头上抱怨这种负担。而暗地里却非常“喜欢”这种负担----一年一百三四十万两白银的军费,随便动动手脚。弄个十万二十万还不跟玩似的,克扣二十万两军费还算是有良心的,更黑地搞不好砍掉一半都很有可能。

    毫无疑问,王文韶在张之洞地眼中算是“无能、中度贪婪”的那一类,他到不害怕王文韶以后会缩编自强军,但是他怕这个“中度贪婪”搞不好会惹出大祸----俗话说官逼民反,这税收要是重地没谱老百姓都会拿起菜刀来造反,而克扣军饷严重的同样也会逼得士兵造反,不过两之间的严重程度可就差得一天一地了。这一镇自强军论战斗力自然比不得“忙时剿匪,闲时训练”的北洋七镇,但是作为南中国最有战斗力、最有朝气的新军,至少两湖、两江的军队绝对不是自强军的对手。

    这样一支军队要突然造反了,那会是怎样的后果?王文韶固然不妥,张之洞就怕自己的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继任比王文韶更加不堪----有消息传闻,满人长庚不是顶替谭延的兵部尚书,便是要来接张之洞的班,除了长庚之外,还有满族贵族凤山要是呼声正高。无论是长庚还是凤山,这俩人的名声实在是不怎么样,南北洋鼎立二分的局面虽然从来没有实现过,南洋大臣总是比北洋大臣低一头,从这次南洋大臣的继任人选上,张之洞也有些觉得不对劲----朝廷非要指派一个满族人来当两江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中间的蹊跷实在是耐人寻味,难道朝廷要收权于满清权贵?!

    相比长庚、凤山之流,王文韶算是个能人了,至少人家也参与过战争,虽然手比较黑些,但也还知道点军事。自强军与其放在两江的地头上等着长庚之流来当贪污的工具,还不如让王文韶来贪好些,至少王文韶还知道点分寸,还会慑于张之洞不敢做的太过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