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来不过是人家桌上的一盘菜而已!谭延是有钱,不过这些资金却非常可笑的被挡在了体制之外,以至于谭延要向北洋输血还要挖空心思想着怎么来做账以应付户部,还有天下人的眼睛。
谭延向北洋输血最先见效地并不是北洋海军或是旅顺造船所。而是北洋6军,相对于漫长的造舰周期和昂贵地造舰成本。他在向北洋输血之后,6军得到了充足的展----直隶、河南、山东三省各绿营、河防等旧式军队已经初步完成了新军的整编工作,开始分批集中进行军事训练;北洋下属海防军,旅顺、威海卫、胶州湾三大海军基地的守军最先完成新军训练;而武卫右军三镇又一混成协完成训练后正式归入武卫右军作战序列……
此时北洋的武卫右军新建6军规模已经达到了七镇之多,而直隶督标、山东、河南抚标新军加起来为两万新军,挂着警察的名义已经完成训练的也有五千余人,正在训练的还有五千……所有完成新军训练的“北洋军”都是留德士官系为高级将领,他们虽然在官制体系内受不同人的节制,但是真正能够给他们号施令地却还是谭延。新建6军的数量在1899年底已经达到了十四万之多,这还不算上三省的林林总总正在接受训练和已经完成训练的绿营、河防、海防等各这些在谭延眼中还不能真正算是新式6军的军队虽然战斗力差,装备差,但是架不住他们人多,他们总共加起足有十五万人以上,更何况如果局势需要,他可以迅用更好的武器来武装这些军队,在短时间内提升通过提升武器性能来提升战斗力。
谭延身为兵部尚书兼步兵统领。他直接指挥武卫军,虽然武卫军中的董祥福、聂士成等人也许并不服从他地命令,但是仅仅武卫右军将近十万新军就足以让他傲视中国所有的军队---他们都是杂牌,只有我的北洋新军才是最强的,不说你们分布在天南海北,就算统统绑在一起也不是我的对手!
在这世纪之交,谭延终于完成了他的实力底线----十万6军的建设,其中将近五万人还因为他的缘故驻扎在京师内外,这个分量实在是太重了。对于十万雄兵在手的谭延而言,他也不愿意再仰人鼻息过着低三下四的生活。剩下来地便是一边再扩大手中的军队实力,另外一边则是等着一个合适的机会掀翻这个腐朽到极点的王朝了……
如果说有人对军队不满意的话,那第一个还要数前身为禁卫军的那一镇满人新军的镇统长麟了,尽管距离训练结束还有半年的时间,在外人眼中满人新军还是挺有卖相的,可是长期泡在军营中的长麟心中却是非常有数----满人新军和以前地禁卫军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同样是训练新军,谭延也没有糊弄这个昔日的“同事”,为他派来了最好的教官团,这个团体可是谭延当初训练新军起家的教官团体。当初长麟还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萧轩是北洋新军第一镇的镇统。以他在新军中地资格来说,在谭延手下谋一个更好地出身易如反掌,可是却被派到这里来帮助训练满人新军,这不能不说是屈才。
可惜长麟心中的愧疚并没有维持多久,他现萧轩不是不卖力。而是这些官老爷出身地满人军人实在是不争气。打骂训斥根本没有任何用处。而萧轩也在长麟的眼中看起来越来越不是个东西,经常的和新军中的满人军官出去吃喝。他们的感情是不错,满人军官也都接受了萧轩的存在,可是这军队的训练却垮了,反倒是他这个满人的镇统在这支军队中遭到了排斥。
虽说长麟是将门世家出身,可是他的骨子里面还是一个文人,根本没有他先祖那份征战沙场统兵作战的精力,相对于朝廷中的那些脑袋中只有秀逗文章的大臣而言,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对训练新军有所了解,对现代军事有一些认知罢了。当初谭延推动老头子推荐长麟来做满人新军镇统,其中也不乏看重了这小子的文人气----这些人看上去有风骨,但是实际做起事来却是一塌糊涂,而长麟也确实证明了谭延的“识人之能”,他确实不是萧轩的对手,同时更不是谭延这个奸诈的小政客的对手。
如果不是翁同三番五次的劝解长麟一定要在新军镇统的位子上待下去,长麟造就受够了这些丘八大爷的兵痞气,挂冠而去了。而翁同也正是看到了在谭延手上的北洋如日中天,比当年的李鸿章还要难对付,长麟手中的这一镇满人新军再怎说也是京师遏制谭延的最后一张底牌了,说什么也不能让长麟打退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