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不可能将新军全放在威海卫,正好你带走的军队空出济南府附近的营房,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将大部分新兵训练安排在济南府,这样也好利于我随时督促他们加紧训练……”
“你留在山东,第一要练好军队,第二便是加紧时间修筑铁路,京济铁路还有一部分没有完工,另外威海卫至济南的铁路也要加紧督促,一旦京济铁路完工就立刻开始修筑胶州湾至济南的铁路,这样将北洋的海6防全部用铁路连接起来,一旦有事我们的新建6军可以乘坐铁路快转移……当然民生方面就不用我多说了,我个人还是要拜托你帮助我收购土地,购进的土地尽可能连成一片,用以出租给无田之人耕种,也趁此压低山东境内的地租……”谭延嘱咐道。
“这个我晓得了,这土地和农民之间关系重大,在被我们驱除出去的义和拳在陕甘一带又有所萌。上次新军越境追截匪徒,就现山西、甘肃、陕西的农村义和拳比之当年山东不遑多让。其实这些义和拳大多都是失去土地地农民。我们当年事急从权做的是有些过了,只要有时间我还是想要推动农村减租减息。彻底消弭这个隐患……”
谭延拨弄了一下茶杯盖说道:“义和拳地事情我也知道,他们被我们赶出了直隶三省之后并没有消失,反倒是在周边的省份开始落地生根,时间长了声势也就壮大起来。不过义和拳和历史上出现地五斗米、黄巾军本质上都没有什么区别,仗着一些骗人的把戏来聚拢流民,待到时机成熟便是其一展身手的之时。这里面固然有教民冲突的原因在里面,不过把老百姓折腾到连日子都过不下去非要参加义和拳的地步,这也是那些官吏劣绅造孽。文渊兄,你的想法非常好,至少比我的办法要强多了。我是治标不治本啊,除非全天下的土地都在我的手上……”
“那你不就成了皇帝?!土地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一直就是中国历史上影响王朝兴衰地大事,古代一直到几十年前洋务运动之前,中国都是重农轻商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却没有多大的效果……以现在我们在直隶三省的做为来看,一方面还是传统的老办法减租减息;另外便是多办工厂,将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弄进工厂变成工人,以此来解决土地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沈静笑着打趣的说道。
“现在不比以前,这个皇帝的位子是越来越烫手,中国已经不是关起门来做老大了。放眼西方各国列强和我们的恶邻日本,可以预见皇权走向消亡是必然的,像美国那样地民主政体将会取而代之,这是主流……随着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越来越多,皇权在中国也就越来越不吃香,越来越多的人也就不卖皇帝的帐。看看我们现在做的,再对比历史上各朝历代的政治,无不预示着这个王朝的衰落甚至灭亡。除非满人中能够出现一个俾斯麦那样的人物或可延续王朝数年气数,否则就等着一场轩然大波彻底颠覆吧……”谭延有些苦笑地回应道。
“以百万满人来统治数万万汉人的中国,这本来就会出问题……就算中国有俾斯麦那样人物也无法挽救这个王朝!组安,你心中不想当皇帝这是上策,否则弄倒一个大清王朝再立起一个什么王朝。你是英雄了得。但也不能保证你的子孙和你一样英雄。美国人的那套政体固然是比较好,不过要是放在现在的中国还不行。依我看最合适地还是莫过于君主立宪制政体……我想皇帝是不能再要了,不过以美国之总统来行皇帝之事,慢慢地来改变,等时机成熟之后再放权,这才是正途……”
沈静身为谭延身边第一谋士,最让谭延看重的是沈静对权力没有太多地追求,也没有其他老式谋士身上那股酸腐的味道。当初跟着他的三个重要助手,陈飞成了河南巡抚,寇青则坐镇上海帮助他来打理商业上的事情,而沈静则一直留在他的身边出谋划策,帮助他来规避政坛上的明枪暗箭。
也许俩人相处的时间长了,当初的三大助手只有沈静能够和谭延坐而论道,朋友相待,陈飞和寇青则上下级之间的命令多过友情。也唯有沈静明白谭延心中是如何看清这个时代,明白他心中的想法,是以在俩人分手之际能够做此畅谈。沈静对大势洞若观火,明白随着谭延手中的实力越强,他造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次北洋军接手京师防卫,谭延更当了京师步军统领连禁卫军都收归麾下,这一步走得险,跨得大,不过这也是被荣禄咄咄逼人的姿态给逼出来
第二百二十四章 朦胧-->>(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