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来霍兰的潜艇已经非常具有威胁力了,使用战舰拖拽进入战斗位置埋伏或是进攻都是很好的选择,在敌人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北洋海军的潜艇部队可谓是非常狠辣地杀手锏。而伍氏家族也通过谭延的电报感到霍兰这个人异常重要。正在根据所查到的情报前往霍兰的家进行联系。
在谭延看来霍兰肯不肯来中国这并不重要,只要能够将霍兰的专利买下来就可以达成他大部分的目标了,如果霍兰不来的话,他会建议伍氏家族能否让此人人间蒸----这还是他第一次对某一个科学家感到如此顾忌,在他看来能够阻止日本获得潜艇本身就是胜利,当然日本也可以在欧洲获得潜艇,但是根据他手头上法国那艘“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在性能上和霍兰的潜艇还有些差距。
谭延手下地工业体系现在不仅仅停留在天津机器局、旅顺造船所和上海江南制造局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除了汉阳钢铁厂之外。他的隆盛机器厂也有相当的实力,但他明白能够让潜艇作战性能有质的跨越,关键点就在内燃机上,而霍兰的潜艇也在越来越向内燃机的方向展---这个时代地内燃机还非常原始,不过当年给慈禧太后进献汽车的时候他也建立了一个小型汽车生产厂。这个汽车生产厂到现在还没有造出一辆汽车,这不是谭延在糊弄慈禧太后,也不是他不重视这个小厂。事实上他对这个小厂的关注度和寄予的期望非常高---这个小汽车厂之所以没有生产出来一辆汽车,但是却集中了诸多专门的机械人才研究内燃机,并且还在谭延的资助下不仅从国外购进最好地内燃机供他们研究,还买下了诸多内燃机的专利。
像慈禧太后这样位高权重,什么福都享过的人,汽车只能够给她带来一时新鲜的感觉。过后迟早会遗忘。不过内燃机可不同,汽车的心脏是内燃机,拖拉机的心脏也是内燃机,后世满大街的日本车给谭延带来的只有耻辱,而中国做为农业大国,拖拉机对农业生产更是起到不可估量地作用。至于内燃机在军事上的应用就更重要了,6军不能没有坦克,而坦克却更不能没有内燃机地支持。在谭延将视线转移到潜艇身上来的时候,潜艇的心脏同样是内燃机。
谭延歪打正着展内燃机的同时也为潜艇上应用内燃机做了一定的技术积累。不至于在内燃机系统这方面差距太大。刚好汽车厂进口了两台五百匹马力地沃尔斯利动机,是汽油机而非谭延理所当然认为最大马力地内燃机是柴油机的设想。在这个汽车厂内几乎集中了当前最好地内燃机,包括德国人戴姆勒制造的那台转达到每分钟一千转的恐怖内燃机;也有最近购进的德国人狄塞耳制造的压燃式柴油机,不过这种柴油机似乎毛病多多,但谭延并没有将其退回。因为汽车厂负责技术的工程师告诉他这种柴油机的先进之处。而他们现有的技术和设备完全可以对此进行改进。
这个时代的内燃机是原始的,不过如果抛开战争、军事之外。谭延眼前这份报告中的一些内燃机的名字毫无疑问将会是后世一些鼎鼎大名的汽车公司,至少他可以确定戴姆勒就是德国奔驰----那台汽油机上有着三叉星的标志,当然和后世的奔驰标志有所不同的是没有外面的圆圈,但商标的雏形已经出来了。
“只要我愿意,不出两个月中国便可以有自己第一辆自产的汽车,什么福特T型、甲壳虫可都要改换门庭了!”谭延看着这份报告心中有些恶作剧的想到。
显然霍兰的潜艇上面拥有的一台四十五匹马力的汽油机是无法造出谭延心目中的潜艇的,在潜艇上安装蒸汽机这在他看来是无法想象的,笨重的蒸汽机只是别人的选择而不是谭延的选择----北洋的潜艇必然是用内燃机驱动的,当然在续航能力上可能会不尽人意,但他却并不在乎,毕竟现在北洋海军的战略还是防守而不是进攻。
随着时间的延长,伍氏家族在海外察访潜艇展的情报反馈回来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详细,看到这些情报,他不得不赞叹这个时代真不愧是科技大展的时代,各地涌现出来的牛人还真不少,霍兰非常优秀,但在潜艇方面还有很多人在为此而努力,他们也在各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成就----法国人举办的潜艇竞赛中出来一个牛人劳贝夫设计了“纳维尔”号潜艇,尽管还在建造中,但是龚照援传回来的消息是这艘潜艇除了蒸汽机和汽油机双驱动之外,还设计了双层艇壳,而控制潜艇上浮和下潜的水柜就在这两层艇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