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没有去过,但照片总是见过的。
现在的胶州湾防务主要
炮台和三个营的兵力来把守,炮台是五门一百五十毫炮,三个守备营兵力一千五百多人,还有十来门轻型野炮。这样的防卫力量可以说是比较强了,但是这个时代中*队什么样的水平,谭延闿心中还是非常清楚的,这样的兵力就算只有一百个德国兵也可以将他们缴械。不过值得称道的是守卫胶州湾的清军将领是六十八岁地章高元。
当时驻守胶州湾地清军总兵是章高元,平心而论,此人并非饭桶。章高元早年入淮军。隶刘铭传部。曾参加过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累迁至副将擢总兵,因为英勇善战,被朝廷赐号“奇车巴图鲁”。后随刘铭传戍守台湾,“平日认真操练,临敌尤能奋不顾身”。年,法军入侵台湾。章高元奉刘铭传之命,往援沪尾(今淡水)。在基隆战役中奋勇作战,荣立战功。更勇号“年昌阿巴图鲁”。擢登莱青镇总兵,驻守山东半岛。他与王孝、聂士成一时并称淮军后起三名将。
想想章高元能够和聂士成相提并论,可见这家伙绝对不是卫汝贵之流的草包软骨头。刘铭传现在还在鸭绿江边上整顿军务。传闻朝廷有意设立东三省总督,而这总督的头号人选便是在甲午战争中力挽狂澜的刘铭传。
不过刘铭传的年龄已经很大了,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谭氏父子因为在甲午战争期间力主刘铭传复出,尽管他们没有和刘铭传见过面,但也破天荒地收到了一封刘铭传的感谢性质的信件。刘铭传可以说是桀骜不驯。为了自己地面子连老上司李鸿章都可以架在火堆上烤,让他开口说感谢。这难度可想而知。
章高元六个月前才从刘铭传地防线中抽撤回到胶州湾,他率领的嵩武军和广武军奉命入朝作战,结果刚到鸭绿江就碰到了不敌日军的聂士成。刘铭传及时赶到后,在数次作战之中章高元非常勇猛,渡江偷袭就是他亲率嵩武军干地,就连日本第二军第一旅团长乃木希典少将也被章高元的突袭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将校级军官被击毙十余人。
按照后世历史书上的记载,就是这么一个血性将领居然对于近在眼前的危机毫无察觉,放德军上岸,使得两倍于德军的胶州湾守备军毫无作为地被人缴械,这不能不让谭延闿瞠目结舌。这个时代真是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面对这样一个局面,谭延闿除了相信自己一手训练起来地新式6军之外还能够相信谁?!
扩张新军势力便是扩张自己的势力,谭延闿还打算在半年后向在四川当总督的老丈人输送几个军事人才,由四川组建一支新式军队。四川也是一个不错的据点,湖北九省通衢的影响力大,但是在地理上掌握了四川就等于是西南各个省份打开了大门,谭延闿在北方可以用新军以很快的度控制北中国,但是对于南方还是鞭长莫及。在四川布下一颗棋子,那长江对于谭延闿来说就不再是天堑,只要实力足够北方对南方永远是占有绝对优势的。
再说来四川总督方汝翼是谭延闿的岳父,两行事沟通起来远比与张之洞和刘坤一打交道要方便的多。现在四川兵工厂已经在谭延闿的帮助下建立起来,虽然规模并不大,但是已经形成了一套从生产火药到步枪的生产能力,还可以通过天津机器局供货在四川组装马可沁机枪的能力。像这样的合作在未来几年肯定还要继续下去,如果方汝翼在四川坐的稳当,那自然还要扩大合作规模,将四川建立成谭延闿的另外一个基地。
八月中旬,在谭延闿刚刚经历弹劾事件晋升为按察使之后,谭延闿便指挥一万新建6军分海6两路前往山东威海卫海军基地,在那里将会举行第二次海6联合演习。这一次演习也是一个借口——谭延闿通过傅彩云得知,德国方面已经越来越加紧对山东的各种探查,德国驻华公使海靖似乎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明面上频频向朝廷提出为德国远东舰队争取一个固定军港,暗地里却为此事而变得脾气暴躁。
海靖的反常举动已经引起了海靖夫人的忧虑,在这异国他乡,能够碰上一个熟练使用德语的傅彩云,海靖夫人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两个女人走动的就格外亲近起来。傅彩云轻而易举的便从海靖夫人的嘴中套出了海靖最近脾气起伏不定的原因,是因为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对中国的野心已经到了不可遏止的地步,对于海靖的压力自然是日趋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