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四章 审问-第七十五章 恭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削弱了日本情报工作的效率。北洋水师全体出港这个消息立刻被日本隐藏在中国的间谍所获知,不过等他们将这个情报送出中国已经是三天之后了。

    谭延闿也非常想知道这次战斗的结果,历史已经改变的太多,本来

    年才会打起来地甲午战争。结果现在就已经海6并有展开主力决战罢了。在谭延闿看来,以朝鲜汉城为中心,一个大大地火药桶已经形成。双方6军肯定会围绕汉城归属相互打上一场,这是毫无疑问了。不过由于牙山运输路线的存在,日本人不可能真正的围困汉城清军,想要拿下汉城,摆在日本人面前地必须是先展开海军主力决战,以此来断绝牙山与汉城清军的武器弹药补给来源。

    就在谭延闿想知道近在眼前的中日海6决战的结果。谭钟麟已经到达天津了。也许是这段时间李鸿章有很多事情用到了谭钟麟,同时谭延闿在他的幕府中任幕僚,所以谭钟麟到达天津的时候,李鸿章亲自到塘沽码头迎接他。

    李鸿章安排地非常周到,是借天津有名的紫竹林春元栈来做为谭钟麟下榻处,当晚设宴紫竹林,陪客不多,北洋幕僚中的于式枚、张佩纶加上谭延闿和李鸿章正好五人。席间不过是一些场面话。只是李鸿章对谭延闿的赞扬声不绝于耳,这也算是谭延闿在北洋的最后一顿饭了,明天他将会陪同谭钟麟一起进京,以后多半是在谭家在京城的宅子中一直到明年三月的会试为止。

    饭后谭钟麟、李鸿章两人在谭延闿的服侍下开始密谈。于式枚与张佩纶都不得入内。在这次密谈中,谭钟麟把缉拿周荣曜一事和李鸿章详细地解释清楚。想看看天下第一总督李鸿章对此事的态度如何,这倒不是指望李鸿章能够从中出多少力,现在北洋和日本人已经搅和在一起,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哪里还有精神参与到这次弹劾庆亲王的政潮当中来。只是庆亲王是继恭王、醇王之后第三个执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满族亲贵,与现在地中日战争有着很深的联系,把事情提前做个通报也是给李鸿章提个醒。随后两人也没有多谈什么就各自散去了,由谭延闿代父亲将李鸿章送出去。

    “中堂大人,有句话晚生不知当说不当说……”谭延闿看看周围没有什么人,便叫住李鸿章说道。

    “呵呵,组安,你在老夫幕下时间虽短但也清楚老夫地为人,现在你离开北洋幕僚了,不过有什么话没有什么不可说的……”李鸿章倒是非常开朗的很。

    “前段时间也是因为卫汝贵贪污粮饷酿出祸事,中堂大人这里很是被动,家父决心弹劾庆亲王纵容属下贪墨,眼下正是太后大寿的日子,这正是分散视线的机会。以中堂眼光,请指教晚生庆亲王在这种时候还有几成的把握来保住自己的红顶子?!”

    李鸿章沉思一会说道:“若老夫是奕劻的话,恐怕连半分把握都没有。奕劻贪污索贿之名,只要是京师之地住过几天的人恐怕都知道,这个人经不起推敲,就是连我北洋水师军费每个月都要有他的孝敬才可以。若令尊弹章以上,老夫必会随后附议!”

    李鸿章和奕劻之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但是奕劻自从集体醇王之后,北洋在这个老家伙的眼中就是捞银子的好地方,每年都要从北洋身上刮下至少百万两银子才算完。对此李鸿章是敢怒不敢言,现在奕劻眼看就要倒霉了,他李鸿章正好落井下石,若是现在自己抽不出身来,非要再踩上两脚不可。

    谭延闿听后摇摇头说道:“中堂大人会错晚生的意思了。庆亲王去职基本上已经毫无悬念了,只是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需要有人来执掌才行,这个未来执掌之人,中堂大人可曾想过?”

    李鸿章听后心中一惊,这个人选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至少对他对北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现在朝鲜战云密布的时候,如果派来的人和他的观点不同,甚至是翁同龢那种人,那对北洋来说将会是灭顶之灾。不过好在翁同龢从来没有和外国人打过交道,用他来当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一职位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到这里,李鸿章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说道:“令尊的意思是六爷?!”

    谭延闿点点头,说道:“这位爷也算是大起大落,加上这么多年远离官场,心态肯定变了不少。不过话又说回来,恭邸出山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比庆王要好的多……”

    李鸿章听后沉默了一会说道:“唯一可虑的便是……”

    “呵呵,中堂大人难道还看不开这迷局么?当年老佛爷是过分了些,但是中堂若设身处地而易之,中堂该如何选择?今时不同往日,这么多年早已物是人非,今日恭邸已经不是当年的恭邸了……”

    李鸿章微微一笑说道:“即便如此,对于老夫来说也是足够了,今日已晚,他日若是相逢,老夫必当摆酒以谢令尊!”说完便头也不回的大步走开了。“父亲,都到了这个时候您还和我卖什么关子?到底是谁啊?”

    谭钟麟微微一笑说道:“这一次算是你第二次进京了吧?上次你虽然没有见到恭王,你可能没有想到大公主却看到了你!”

    “大公主?!”

    “呵呵,大公主便是荣寿固伦公主,是恭王的长女,算起来也是和你同辈的,只是岁数比你大多了。当时还是咸丰十一年年底的时候,两宫太后便册封八岁的她为固伦公主抚养在宫中。当年太后不容于恭王把持朝政,恭王遭灾也连累了她,被削去了固伦公主的名号,改封荣寿公主嫁给世袭一等公景寿的儿子志端。景寿也是娶了道光帝的固伦公主为妻成为固伦额驸,虽然那个时候大公主是以和硕公主的身份嫁给志端,但依旧是封过固伦公主名号的公主,两代人都娶固伦公主当时也算是一段佳话,可惜志端命不好,才半年便撒手人寰,十三岁的大公主就这样一直守寡到现在。”谭钟麟颇为感慨的说道。

    “父亲,这个大公主该不会是当年的‘粉侯’吧?!”谭延闿问道,老头子说的这些倒是让他想起一个人,这还是和总督府幕僚们闲聊的时候谈起宗室的时候,幕僚们说道二十多年前京师有个非常霸道又无人能治的女霸王,人送外号“粉侯”,据说就是固伦公主。

    清朝制度,中宫皇后所生女封固伦公主,嫔妃所生女封和硕公主。固伦公主品级约相当亲王。和硕公主约相当郡王。至于格格。成为亲王以下所生女的统称,但也有等级之分,亲王女封郡主。非皇帝亲生女而晋封为公主,在清朝历史上凤毛麟角。

    谭延闿根据老头子的话算算时间,这大公主应该是最后一位有过固伦公主封号地公主了,恰好就在二三十年前,两对应起来岂不是那些幕僚嘴中让人忌惮三分地“粉侯”?!据说粉侯出身亲贵,自幼目空一切。以后受到太后垂顾,更加颐指气使。她出门时,行人必须回避,车马必须停住给她让路。光绪初年,副都御史锡珍在路上遇到公主仪仗,躲避不及,车马冲犯了公主仪仗。公主大怒,将其连人带马押送协尉衙门。锡珍被迫跪在公主轿前叩头求饶,才被开释。

    “呵呵,粉侯?粉侯!……呵呵,真是恰如其分!不错。这个大公主就是你听说过的粉侯,当年她在京师可是响当当的一霸。宗室头号惹祸精,但是谁能拿她怎么样?当年为父外放离京地时候正是公主刚刚死了丈夫,当时那气焰……时间一晃都快三十年了,大公主后来在光绪七年的时候重新被册封为固伦公主,人长大了心情也就慢慢平和下来了,也就不像年轻时候那般肆意胡为了。太后固然对恭王有些防范,但是对大公主却是呵护万分,也许太后自己认为是因为她指婚才会让大公主才十三岁守寡,这份欠疚也就让太后格外容忍大公主,在宫中也唯有大公主才敢反驳太后……”老头子笑着说道。

    “与大公主相比,看来我还算是晚婚模范了!”谭延闿在心中好笑的想到,这个大公主居然在十三岁的时候就结婚并且守寡了,算算今年正好四十岁,当了二十七年的寡妇,这可真是受大罪了!

    “可是孩儿第一次进京的时候也没有碰上什么人啊,大公主就算出行那仪仗孩儿还能够认不出来?!”

    “呵呵,你小子真是好运气,今天为父入宫地时候便见到大公主了,大公主说你驯马的功夫倒是罕见的很,还说有一匹好马要送给你呢?!”

    老头子一说这些,谭延闿立刻想到上次在街头驯服那匹黑马的场景,想想那家府邸看模样就不是一般的大臣,却没有想到那居然是大公主的府邸:“大公主不和恭王住在一起么?”

    “皇族宗室自然有一些不为人道的规矩,其实大公主守寡的时候也可以回娘家地,可惜那个时候恭王和太后之间闹得正僵。恭王被罢去了议政王和军机大臣,为了保存大公主恭王请求罢去公主的‘固伦’名分改荣寿,守寡之后愣是让大公主留在外面府邸居住,后来风头过去之后才接回家中,也是两边轮流住上一段时间……”谭钟麟叹了口气说道。

    谭延闿笑着说道:“那天也就是在街上碰上一匹受惊的骏马,一帮人制不住它孩儿忍不住出手,没有想到居然是公主的马。”

    “哼哼,你知道那匹马是什么来路么?!”老头子冷笑地说道。

    

第七十四章 审问-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