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04章 战斗很快就会到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笑话……”方君宜小声嘟哝着,生自己的气。想挺直身子,但是两条腿却不听自己使唤一样。

    “我们是同病相怜,也不知道为什么,从进门开始,我就撞了自己两下啦…”张一平忽然笑了起来,把方君宜扶到桌子上坐下来。“这碗面条是你做的吧?在法国,一直都是你做的面条?”

    “你怎么知道的,我叫石尉兰不要说的。”

    “很简单,你走了之后,石尉兰就做不出这样细致的面条了…”张一平说道。

    “那你还吃不吃?”

    “吃――我倒是想吃一辈子……只是不知道咱们的十二妹肯不肯,一直给我做――”

    方君宜听到这话,心里却又矛盾起来。她是喜欢听到他这样表白的,但是眼前这个男人,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到底是一个什么意思,而且,方君宜又想到张一平在法国的时候,跟那么多法国女人有过交往,而偏偏拒绝了她…这让她一直不能释怀。

    不过不管怎么样,总算重新回到他的身边。这是她最想要的。

    ***

    在莫斯科的郊外,全体的军民在中央军事委员的统筹之下。正在紧张地训练着,准备抵挡中国军队的进攻。

    米基扬是一个年轻的大学老师,三十来岁,也是一名画家,他也被从大学课室里拉了出来。在赤卫军里当了一名班长,事实上,学校早就空了,为抵挡中国军队,学校里的学生和教师,包括饭堂里的厨师都被征了入伍,参加临时的军事训练去了。

    米基扬从早到晚跟党委会派来的由他指挥的工人们一起操练。他是班长,手下一共有十二个工人组成的赤卫军战士。他们的职业、年龄、甚至民族都很不相同。有乌克兰人也有俄罗斯人,有搬运工人,、印刷工人、冶金工人,还有从矿区来的采矿工人、肥胖的厨师、熟练钳工和机车修理厂的工人。

    除此之外,第十三个人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她叫喀秋莎,带着一封介绍信,她穿着步兵的棉军服,一双不合脚的大靴子。

    米基扬从她手里接过介绍信,并不明白她的来意。问道:

    “喀秋莎女士,您是上级派来送信的,你是通信兵还是邮递员?”

    喀秋莎笑了,惶惑地整理着一缕很宽的、从头巾下面披散出来的鬈发,有点畏缩地回答说:“我是派到您这儿来参加训练,打中国人的……”她摆脱了一时的窘态,停了一下,说,“我是当机枪手的。”

    米基扬满脸涨得通红。

    “他们怎么搞的,疯了吗?难道我这儿是女兵突击营吗?……请原谅,这对您不合适:这是一种非常艰苦的工作,必须有男人的力气……这怎么行呢?……不行,我不能收留您!”米基扬皱起眉头,拆开信,迅速地把介绍信看了一遍,信上很简单地写道,特派遣党员喀秋莎同志来由他指挥,

    介绍信用是步兵团的团长阿尔拉写的,阿尔拉是米基扬的大学校长,在这个全民皆兵的时候,年迈的老校长也上阵了,不过以阿尔拉校长是一个党员,而且以他的经历,担任一个团长是绰绰有余的。

    阿尔拉老校长在介绍信里写着:

    亲爱的米基扬同志:

    我们决定派一位好同志,喀秋莎到您那儿去。我们答应了她热烈的、坚决的要求。我们派她去,希望您能把她训练成一个能战斗的机枪手。我很熟悉这位姑娘。我热诚地把她介绍给您,但是请您注意一个问题:她是一名很可贵的干部,不过太急躁,有狂热情绪(她还没有度过青年时期),请您好好照顾她,别叫她干出什么冒失的事儿,请爱护她。毫无疑问,那十二名工人赤卫队是您队伍的基本成员,是核心;但是对于喀秋莎同志,您也要发挥她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战斗力会更强些。

    请加快训练。有消息说,中国人离我们不足一百公里,战斗很快就会到来,希望你们不要让革命中央失望…

    致以

    同志的敬礼!

    阿尔拉

    米基扬看了一眼站在他面前的姑娘(他们是在莫斯科郊外一所房子的地下室里见面的,训练就在这里进行)。光线很弱,她的脸显得很暗,轮廓模糊。

    “好吧,有什么办法?”他不很热情地说。“既然是您自愿……而且阿尔拉团长又这样要求……就请留下吧。”

    人们团团围住大张着嘴的重机枪,脑袋象葡萄嘟噜似的吊在机枪上空,站在后面的人紧压在前面人的背上,贪婪好奇地看着。米基扬熟练地、得心应手地把机枪拆成零件,又用准确、考虑周到的慢动作把机枪再装起来,讲解着机枪的构造和每个零件的用途,讲解使用方法,做使用标尺、进行瞄准的示范程式,讲解弹道射程偏差和子弹的最远射程。教授在作战的时候如何选择机枪安放位置,才能避开敌人炮火的射击;他亲自躺在涂着保护色的有裂纹的护板后面,讲述怎样选择有利地形,怎样放置弹箱。(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