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老臣眼中希冀的光芒,洪涛有些尴尬。这些年洗脑洗得有点狠了,把自己的声望抬得太高也不全是好事啊。
    “……陛下可曾想过恢复前朝旧制,以内官外放地方实监督之责!”见到皇帝很认真的承认了无能,袁应泰有些犹豫,踌躇了一小会儿还是没忍住,又提出一个建议。
    “好嘛,这可是真叫病急乱投医了!袁大学士,今日朕必须仔细和你说说了,来来来,两位都坐过来些。王承恩,去弄点吃食,边吃边谈!”
    袁应泰所谓的前朝旧制,洪涛明白是什么意思。他打算让太监去当官,制衡当地的官员,分他们的权,以此来防止有可能发生的叛乱。比如万历朝各地的镇守太监、守备太监,还有矿监、税监等等。
    问题是这一招已经被历史证明过了,不光不管用还会起到反作用,这也是人性使然。
    当太监的大多从小疾苦,在宫里慢慢往上爬,到头来也就能混到司礼监当个掌印、秉笔啥的。整天都要在皇帝周围转悠,只要当皇帝的别太瞎,他们还是拿不到多少权力,充其量是双白手套,狐假虎威而已。
    可要是让他们外放,还是万里之外,手里再攥上大把的实权,心态可就真不一样了。即便把王承恩和魏三派过去,洪涛也不敢保证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还能像现在一样忠心耿耿。
    人这玩意是会随着环境、地位的改变不停变化的,官员如此,太监也一样,他们都是人,都逃不脱人性中的缺陷。
    如果自己真这么干了,等他们犯错之后大部分罪责都是自己的。这不是故意把人往火坑里推嘛,生怕他们没机会犯大错。
    “朕直说了吧,恢复太监镇守地方的旧例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个办法已经被证明过不可取了,何必要再试一次呢?
    至于说海外领地总督会不会尾大不掉,朕以为是没有任何办法完全杜绝的,只能把概率尽可能降到最低,具体措施无非这么
1468 未雨绸缪-->>(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