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看出皇帝内心挺高兴,一向不怎么轻易表态的大学士袁应泰突然抢了发言权。不光说,还站起来走到了身后的墙壁大地图前,拿着教鞭边讲边比划,三言两语间就勾勒出一个诺大帝国的版图。
它东起太平洋西海岸,跨过大洋之后一路向西把整个亚洲全部囊括其中,一口气推到了地中海和黑海沿岸,与欧洲各国成了名副其实的邻居。
其实这还是保守的规划,听袁应泰的意思,如果俄罗斯和波立联邦没有失败者的诚意,或者态度不够恭顺,那大明军队就有可能饮马北海了。
除此之外,在非洲南部还有大明总督区,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在不久的将来,东北非、东非都可能被大明控制,与南部非洲连成一片,大半个非洲也揣进了兜里。
“甚好、甚好……袁大学士所言极是!若不趁此良机西进,待那西番各国缓过劲儿来,势必还要生出狼子野心。
陛下曾经在皇家学院中说过,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将边关堡垒建在敌人的家门口,即便将来还要大打出手,也不会伤到帝国根本,打上个一年半载毫无妨碍!”
有了袁应泰这样的老臣带头,场面立马活跃了起来,很多大臣盯着地图面露喜色。如果真能有此版图,除了皇帝居功甚伟,必然成为千古一帝之外,他们这些臣子也肯定能流芳千古,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然后就有第二位站了起来,户部尚书孙元化在袁应泰的基础之上又发挥了下,从经济角度阐述了大军西进的诸多好处,并预言了之后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战略态势,听上去颇具长远眼光。
“奥斯曼确实是心腹大患,不把它除掉怕会养虎为患。只是俄罗斯乃苦寒之地,如陛下所言,纳入我大明皆为明人,朝廷就要一视同仁。路途如此遥远,怕是难以照顾周全啊。”
第三个发言的是礼部尚书杨嗣昌,他原则上同意前面两位同僚的建议,只是对
1463 何不乘胜追击!-->>(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