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461 心不在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京官的动向还是不难的。

    在这方面真不能说景阳皇帝不近人情,修订新大明律的时候,按照杨涟和真宪时的意思,就该一刀切禁止官员和官员家族经商,从源头堵死官商勾结这条路,来个一劳永逸。

    然而景阳皇帝在御前会议上当着众大臣的面把已经多数通过的提议给否了,给出的理由特别诛心。皇帝说根本没有官员能做到,也无法执行。

    与其废了半天力气弄出来一堆不切实际的律条,最终成为互相攻讦的政治工具,不如提早退一步,弄点能执行且符合人性的出来。等到将来哪一天不适合现状了,马上再根据当时的情况修改。

    最终在新大明律中也没有禁止官员经商的条款,只是规定官员和直系不能直接经商,家属经商需提前向税务部、户部和锦衣卫报备。

    但也有例外,那就是有资格参加御前会议的朝廷重臣,本族之内全不能经商。然而这些官员也不会吃亏,皇帝在很多年前就搞出来一个廉政基金,专门投资大型企业、矿山、种植园。

    每名朝廷重臣都有一份干股,不用参与经营,到了年底会拿到相应的分红。这笔钱真的不少,比很多中下级官员家属经商的收入还高。而且随着廉政基金入股的产业越来越多,每年都有不小幅度的增长。

    皇帝的本意就是高薪养廉,用比较高的收入,让朝廷重臣能把注意力从挣钱上挪开,更多用于工作。

    但皇帝又不愿意拿百姓的税收去给官员发太高薪酬,这才搞了个基金。名义上是由皇后掌管,实际操作者叫朱雀,正儿八经的皇亲。

    不过这笔股份可不是终身的,它不跟着人走,而是跟着职务走。也就是说谁坐在这个位置上谁就拿这笔分红,致仕了、调职了、被撤职了,对不起,分红立马不给了。

    这么做也从一定程度上鼓励朝廷重臣珍惜当下、干好工作,并成为防火墙,不是特别巨大的诱惑,一般情况下没法穿透这堵墙,孰重孰轻很容易选择。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