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中看了一眼杨东学,这个时候,他也只有寄希望于杨东学有什么妙计挽危澜
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郑一冰倒是淡然。组织部长,说起来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手里操着各级官员的生杀大权。实际上是个受气的差,有组织部的人曾经抱怨:“人事人事,不是人干的事。”特别是楚汉,眼下这样的局面谁当组织部长,那都日子不好过。
现在的干部,老的少的,大的小的,提拔了的,等待提拔的 人人都有情绪,都有满腹牢骚。就说老干部,正处级干到五十八,改任调研员就有意见。为什么不让干到六十?国家退休政策没变,你副厅级为什么可以干到六十二再办退休?省级干部就六十五?凭什么?咱七十都还龙马精神,凭啥就不能按照身体状况,而是按照年龄一刀切?
年轻的也有意见,那么大年纪还占个位子,思想老观念,工作老办法,新的经济名词都搞不清是什么,还天天坐在主席台上作报告,一开会主席台上一片白飘飘,一片老花镜闪烁。让年轻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爬,二十多岁大学毕业,然后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一个级别熬上个三年五年,十年八年,都这样,不要说总理,就是省部级可能也要从国外进口了。提拔了的干部有意见,他本是早该提拔的,硬是压了他多少年。现在提拔不过是介,“迟来的爱。,以至于影响到了他进一步晋升。没有提拔的更有意见。愤愤然,抨忤然。责怪组织不公,怨恨领导太黑。埋怨同事太刁,可悲自己背景不硬。总之,干部斤,个都自认为是当总理的料,就是组织不公。埋没了人才。郑一冰曾经就在和一个要好的朋友吃饭后,朋友酒后吐真言:“耍不是我被组织部考察的时候,组织部的那帮混球挑刺,我现在”
可郑一冰是清楚,其实朋友那次被刷下来并不是组织部从中作梗,而是上级本来就是让他陪太子读书,走走过场,可他却是把帐记在组织部头上,数十年过去了依然耿耿于怀,以至于在官至厅级之后还骂出三字经来,可想其心里的怨气之大。
组织是谁?当然就是管干部的组织部,负责考察干部的组织部。组织部怪谁?当然是组织部的一号人物组织部长。
现在的领导班子开会,算是无密可保,干部任免一上常委会,甚至在酝酿过程中就跑“风”漏“气”。大家都可以做好人,唯独组织部长不好许愿。所以,组织部和组织部长理所当然成为干部的出气筒和众矢之的,组织部不是号称“干部的摇篮干部的娘家”吗?不找你找谁?不骂你骂谁?
其实组织部长真是个冤大叉,干部提拔有几个是他能说了算的?市委常委十几咋”正副书记五位,书记要管全面,主持一个地方工作。用人自然要把关,在常委会上和书记碰头会上。说是仅仅一票,但那一票的分量抵得上常委许多票;市长抓经济,经济建设是中心。管事的要管人,政府的综合部门市长要说了算,一些重要主管局要说了算,至于下面的县区长那市长也要说了算。稍不如意就甩出一句话:“这方面的工作搞不上去,今后不要怪政府。”
还有管党群的、管政法、管农业和意识形态的三位副书记,都要求有分管战线干部使用的话语权,五双大手在上,把干部使用的权力握得严严实实,还有六位常委,都分管了一方面的,怎么也得让人家在个别人的使用上作用,否则这个常委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没一点威信,否则就会对组织部长有意见,甚至也会长怀恨在心,经过这些人一层层的分散,能到组织部长手里的,只是上面几双大手指缝里漏下的一点点。特别是眼下这是郑家铭、曾思涛、杨东学三方角逐,身处漩涡的组织部长要平衡就更难了。
郑一冰不由有些感叹,组织部、组织部。看起来是介,“实力。部门。实际上在重要干部的任命使用上能起多大作用?充其妾也就是鞍前马后的跑跑腿而已。
实际上,在政府部门越是外面看起来有权的部门,越是吸引人们的眼光。越是人们眼光盯着的地方,就有越多的人插手,越多的人想从那里分一份权力。所以,越是看起来有权的部门,最后弄得最没有权。而看似有权力的没有权部门或领导。是最得罪人的部门或领导。因为人们认为你能办的事没有办成,不骂你才怪哩!要不说你不帮忙,要不说你太黑,“投资不到位”所以没有了前程。郑一冰看了一眼一边的纪委书记龚云山,纪委书记常常埋怨得罪人,真耍说得罪人,纪委书记和组织部长相比,实际上未必有组织部长这么得罪人。得罪人不说,还没人理解犯错误的干部毕竟是少数,而领导层构成只能是宝塔型,这就决定了多数干部不能如愿,纪委面对的是少
第六十章 人事安排就是一场战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