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后也就只有退而不能进了。
让殷扬“亢”是很容易的一回事情正好符合他的性情。可要殷扬“悔”却是有些难为他了。殷扬虽然知道做人做事都须留有余地的道理但让他将这个简单的道理融入进自己的招式之中又确实强人所难。
为人处事是为人处事修炼武功是修炼武功。两者间但有共同之处也未必如那般想当然的轻松如一。
这“亢龙有悔”掌法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无论是当年洪七公的身体力行还是如今殷扬所记的郭靖心得中说的“有余不尽”四字皆是指此。
倘若只求刚猛迅捷亢奋凌厉便无那“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的含义。因此有必须有收。打出去的力道若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却还有二十分。
只有完全领会了“悔”的味道这一招才算得真正学会。好比陈年美酒上口不辣后劲却是醇厚无比那便在于这个“悔”字。天下任何事情凡是到了极顶接下去便是衰退。
殷扬心想这门降龙十八掌既然根源于《易经》的道理。那么易经中所讲究的“泰极否来否极泰来”也必与其关联。乃是未到顶峰预留退步之意。
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就算殷扬他拥有着前世的见识将这路掌功理解得比较透彻那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让他一下子将这精髓行之掌上却并非如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不得不说郭靖的个性最为契合此功的刚中有柔大巧若拙。便是其师洪七也比他不过。
书中也有提到洪七公三十五岁前的武功甚杂所知的拳法掌法奇多。曾教于黄蓉的“逍遥游”就是此中之一。参透那“老阳生少阴”的道理已是其年过不惑后的事情。比起那个“笨小子”郭靖来可说是慢得太多。当然这里面还跟郭靖的羡人际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