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0 归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怎么说?我看

    巨舰浑身上下崭新如初,怎么可能是战斗俘获的呢?

    江边围观的百姓中,有些关注时事的年轻人开始高声争论,立即就引起周围百姓们屏息凝听。

    “不是俘获的敌舰,那你说我海军军舰,这浑身上下地伤痕,从何处而来?偏偏那艘巨舰又是刚刚驶进来!还有,几个时辰前,为什么有那么多飞机全部起飞?”做出这个猜测的年轻人也不敢确定,当下说出了心中的疑虑。

    “这个……这……我如果知道地话,又何须问你!我看啊,刚才那艘巨舰,恐怕是在船厂里,还未完工,就被我们俘获的吧!”

    “哈哈……”这年轻随口一说,自己也随着周围人哈哈大笑起来。显然,连他自己也不相信这句话。海军第一舰队虽然有六艘巨舰,可是跑去攻打日本港口,那无疑是自寻死路。

    由于铁血军报空前的开放度,在对日宣战前,就大量介绍了日本等列强各国的军事实力。所以日本海军地实力,但凡对军事有些关注度的年轻人,心中都有数。

    所以在华飞当初对日宣战时,大多数人都支持国防军出兵山东,把日本赶下大海,滚回老家。但要说对日本海军全面决战,几乎得不到任何肯定的议论。即使在九二九海战后,也很少有人认为自治区的海军,是日本海军的对手。

    即使如此,沿岸的百姓们却丝毫不吝啬他们对英勇地海军战士们的欢呼声。虽然还不清楚战果,但想到之前地巨舰,看着站在船舷上一排排的水兵,人们地情绪就似点燃的火药,汹涌热烈。

    在欢腾地人群中,朱志尧也默默地凝视着第一舰队的六艘军舰开进江南厂的港区检修,听着一名工人口沫横飞地描述着刚才看见的巨舰。朱志心中是感慨万千,思绪纷杂啊!

    求新造船厂后期在得到民间商业资本的注入和星空集团的进一步注资,目前展已经非常迅猛。不仅把原来的船坞扩大到可以容纳三千吨级船舶修理级别,还计划兴建一个新的五千吨级别的船坞。

    而且自从得到军方的支持,许多三千吨级下的驱逐舰,鱼雷舰,护卫舰,巡逻炮艇等等,也常常去求新船厂维护修理。别看这简单的维护修理,可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啊。可是把耶松船厂,瑞船厂等洋人的船厂,嫉妒的不行呢!

    可是当他在船厂内闻知黄浦江内驶来一艘二万多吨的巨舰时,初始朱志不相信的,后来又认为是货轮。可当他忍不住好奇赶到江边时,才勉强看到驶进江南船厂的雾岛号尾部。

    江南厂扩建后的新船坞,朱志尧当然知道。那可是比之耶松船厂的大船坞也毫不逊色啊,可竟然也容纳不下那艘巨舰,可以想象,那巨舰行驶在黄浦江中的雄姿。又可以明白,为何一艘军舰,竟然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了。

    朱志尧突然之间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短视,原本他对自己新扩建的三千吨级船坞已经很是高兴,并兴致勃勃地准备新建五千吨级的船坞。可此刻,他心中却困惑了。五千吨级?可以做什么?即使建造完成,还不是远远不能修理此等巨舰?

    一个更加宏大的计划在朱志尧心中缓缓起草,继续扩建现有三千吨级的船坞,新船坞不开工则已,要开工就要上马万吨级别。至于小船的修理,身为上海民族商营资本第一船厂,朱志尧的展战略目光,当然不能再停留在那几吨几十吨的小江轮上。

    想起这些,朱志不免又想起华飞这个名字。随着华飞在自治区的时间越来越久,随着华飞对求新船厂,乃至对朱家的影响力越开越大,这个名字就常常出现在各种交际场合上。

    顾家巷的朱家,6家,马家可谓联姻世家,原本一直依靠在法国人的庇护之下。但从欧战开始后,法国等洋人的势力渐弱,而他们,尤其是朱家与6家和华飞地合作,交往越来越密切,在上海商圈中,外人眼中他们已经结成一个联盟共同体。

    随着华飞势力和影响力的越来越大,他们几家在上海商圈地影响力也水涨船高,渐有取代老一辈诸如张之类的实业家之势。虽然自从对日宣战后,这种态势有所放缓。但随着自治区国防军在对日的几次战斗中,不但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兵败山倒,而且还接连取得几次大捷。于是那种微妙的态势,又一步高运转起来。这也是求新船厂,和兴钢铁厂,乃至从求新机器厂分出去地大力士引擎机器厂得到高展的原因之一。

    无论是商圈,还是自治区政府,他们都似乎得到了某种洋人般的待遇。

    这倒不是华飞特别交代,自治区政府地那些公员们,谁不知道这几个厂子有华飞的股份。虽然不会违背法律作出什么谋私之事,但在许多方面给些优先权总是免不了的。

    有些事情,这倒也是对华飞的巴结和奉承,而完全是自内心地敬佩和仰慕。那些放弃国外优厚工作待遇的华人青年和学生们,纷纷回到自治区为政府效力。固然有为建设一个新的中华为努力的心愿,也有被华飞人格魅力感动的原因因素。

    不过令朱志尧对华飞刮目相看的既不是他地军事能力,也不是他的政治权势,而是不久前他看似无心地对朱志的提醒。那就是提醒他提前做好钢材等原材料地储备工作。

    因受那次投机风潮影响,朱志虽然资金紧张,但还是听从了华飞的意见,从马钢和汉冶萍分别订购了三年地钢铁购买协议。定金无需多少,却能保障原材料的供应,加上这边船厂的订单足足排满了三年的计划,倒也不愁到时候材料积压,造成违约。

    马钢自不必说,汉冶萍当初在与华飞签订了一笔大的订单后,迅利用华飞的定金,进行了设备的升级和产能的扩充。因为与日本人之间的合约,本来还不敢接这笔单子,可谁知道萍乡却被亲自治区的李烈钧军队占据了,

180 归航-->>(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