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的决定!对于新的革命政府。华飞避而不谈,提出苏皖沪依旧承认北京中央政府,华飞谋求地只不过是自治权!至于地方自治政府的组建,华飞决定在合适的时期举行公选,现在暂时由军政府接管。军政府只要掌控警察权和财税权,至于交通,教育,民政,建设,工商。农业等行政方面的事情,基本维持原有政府不变!仿照庐州府当初的情形,设立军政府监督办公室,接受所有对政府行为的投诉和控告!
革命党人对华飞的行为当然不满,不过几乎所有的军权都掌握在华飞的手中。而且华飞和袁世凯又处于对立状态。想要讨袁,就必须依仗华飞的军事实力。加上革命党人一贯地软弱。很快他们就对华飞的政策进行了妥协,只谋求华飞可以设立地方公选快组建新的地方政府。
处理完这些事情,华飞接下来又与上海的地方商团谈判。\商议取消商团的武装。至于市场区地安全,则由地方警察和华飞的军队联合保护。商贾们对于取消商团武装极为敏感。谈判很是困难。华飞也没有时间亲力亲为,把具体事务交给莫海宇等人外。他又和军部所有高级军官商谈起新地军力部属以及对浙的军事问题。
众所周知,浙江都督朱瑞自二次革命开始后。一直维持表面上的中立,却在革命形势变坏后,倾向于袁世凯,并最终派兵援助上海的北洋军。给北京地停战自治谈判一直没有回音,所以华飞和参谋部等人考虑,是否继续采取军事行动,对北京北洋政府施加压力。
德国美国等代表也在华飞的暗示下,对北洋施加压力,呼吁停止内战,尽快加入谈判调解地桌上。就在所有人意气风,踌躇满志时,一封电报令对浙军事计划顷刻间作废。
“皖北急电,袁世凯调集重兵约五万人,向徐州集结。原来驻守萧县的第二师已经动对淮北地战斗!”
听见这个消息,华飞脸色极为严峻。本以为一连损兵折将后,袁世凯必然会对他们妥协,可不知是哪里刺激到他,令他反应如此激烈。要道整个北洋军在二次革命前也不过仅有二十万兵力,历经战损阵亡后,其目前仅有十五万兵力。\其中还要驻防京畿要地,用兵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可以抽调出五万继续进攻淮北,几乎已经是袁世凯的最大能力了!
这不正常啊!袁世凯绝非如此冲动之人,为何要孤注一掷,下此赌注呢?
既然选择战争,那么便战斗吧!华飞地反应极为迅,当天就派兵占领了上海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并以讨袁军总司令的名义,命令各省接管这两家银行在各地的分行。中国银行的前身为大清银行,和交通银行同为民国政府的二大主要银行。接管这两家银行,将会对袁世凯的北洋政府财政,造成严重的打击。
同时以私人的名义,写信给上海各领事馆,申明自己对于和平的渴望,对于中央政府强行违反民意,施以独裁的军事统治表达了个人的愤慨!并表示一定会以军事力量回击北洋政府对于民权的践踏,并请求各国暂时停止对北洋政府支付各自关税。
不等各领事馆回应,华飞又以个人的名义通电全国,极其愤怒地指责北洋政府不顾民生展,不顾国家民族危难,穷兵黩武,把中华大地陷入水生火热的战争泥沼之中,这是裸的战争罪犯,这是裸的犯罪!在南京刚刚组建的民党临时委员会立即表声明支持华飞的通电,并呼吁北京的总检察厅通缉以袁世凯为的一干战争罪犯,羁押逮捕送交最高法庭审判!
这些不见血光的政治攻势丝毫不亚于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北洋政府虽然很快做出反击,但在民党和华飞的联合下,加上各地舆情的普遍倾向和失去大多数国家地支持。\北洋政府明显处于下风。
此时身在北京的袁世凯何尝不知道继续用兵乃是孤注一掷!但杨士琦对他说了一句话,如果不能在此时机彻底消灭华飞,假日时日,待其羽翼丰满,必为大敌!就是这句话。让袁世凯下定决心,继续一战!战争,往往比拼的就是一种决心!袁世凯快撑不下去了,华飞同样也快难以支撑员,无论是战士的疲惫还是兵力地分散,此时此刻都不适合继续进行一场大的战斗!然后没有办法,政治上再占上风,结果却必须靠军事力量去达成。
无线电波从上海快飞出,一封封加密的命令往苏皖沪各地。第一封命令是要求驻守淮北的各团坚守阵地。挡住北洋军的进攻,不虞有失。同时命令阜阳亳州等地的军团,加强警戒,严防河南湖北等地的北洋军趁火打劫。守军,要求合肥军部迅抽调一切可以抽调的力量。全部北上支援淮北的战斗,另外立即派遣二个团地民军。\(民团和建设兵团一团人数约为二千五百人)前来上海运送制造局的武器弹药。
第四封命令是给芜湖,铜陵,安庆等地的守军,命令他们除了留下必备的警戒力量外。全部支援安庆,防止江西湖南的北洋军。同时伺机协助李烈钧。反攻江西地北洋军!
第五封命令是给江苏境内南京等地的所有军队,命令他们把俘虏交给警察局暂时看押。所有兵力全部向扬州集结,待命。同时华飞也亲率第一师各团。独立第三师二个团,乘船向扬州集结。
第六封命令是给空军轰炸机编队,命令他们立即进驻蚌埠机场,对淮北战场开始支援,维持持续地轰炸骚扰。
第七封命令是给海军各部。原先的十五艘炮艇和新易帜的四艘炮艇编为第一支队,加入扬州的战斗集结序列,沿运河北上,加入对
138 风云再起-->>(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