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龙小井没有开枪打它,后来和钱富贞一起用草给它搭窝、给它拔了两棵大白菜吃的那只怀孕的母兔。
难能可贵啊,小女孩的一颗雪洁的爱心。
“走,咱们去看看!”龙小井漏*点飞扬了。
漏*点之下,两人也顾不得雪路难走了,艰难地下了运河岸,向母兔所在地方踏雪而去。
ps:手中还有票有花的乡亲,看完后顺便打票插花支持吧。
☆☆☆☆☆☆☆☆☆☆☆☆☆☆☆☆☆☆☆☆☆☆☆☆☆☆☆☆☆☆☆
[相关链接:大运河古今简介(了解大运河的乡亲们就不用看了]
关于大运河,朋友们大都知道,不过也可能有朋友不太了解,现链接在这里,反正是公众章节,应该对大家会有帮助的。因为这部书关于大运河的章节内容很多。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建、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在中华民族的展史上,为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o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第二次是在公元七世纪初隋朝统一全国后,建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于公元6o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ooo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公元6o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淮阴)约1ooo公里长的"通洛渠";再于公元61o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oo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oo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第三次是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元朝花了1o年时间,先后开挖了"洛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而北京与天津之间,原有运河已废,又新修"通惠河"。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3年和1957年兴建江阴船闸和杨柳青、宿迁千吨级船闸,开始了对古老的大运河的部分恢复和扩建工作。1959年以后,结合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扩建了徐州至长江段4oo余公里的运河河段,使运河单向年通过能力达到近2ooo万吨,并扩大了沿岸灌溉面积和排涝面积,确保里下河地区15oo万亩农田和8oo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取得了多方面的效益。
目前大运河济宁以北河段,因水源不足,未能挥航运效益。济宁以南至杭州河段,已建成16座通航梯级,其中大型船闸12座。运河及其沿岸河流、湖泊已节节设闸控制,洪水期调泄,枯水期补给,江水北调工程已初具规模。徐州以南河段,船闸年通过船舶吨位已达137o余万吨,年货运量达55oo万吨。为适应货运任务的迅增长,分流煤炭南运,济宁至杭州段的运河扩建续建工程业已开始,将进一步浚深扩宽航道,加建复线船闸,沟通运河至钱塘江的航道,扩大港口吞吐能力,使运河单向通过能力达到35oo~4ooo万吨,承担起年运量1亿吨的总货运任务。
古老的运河,将延续它的历史、它的流不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