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交谈,放开自己的心胸,这都会对你的成长有利。”人一旦相信命运,就会在命运的运转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发挥那些好的,避开那些坏的,从而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完美。如果不认命,而任意妄为。其结局是不会好的。
曾国藩在认知命运上是一个高手,他为保国家的安宁和自己后半人生的安宁,没有听信其它人的意见去做什么皇帝。从而也就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袁世凯却不信自己的命运,逆潮而动,成为笑炳。
“你是有学问的人,应该知道近代的圣贤曾国藩了。”
程路这样一说,于瑞的眉头一皱,看来是对曾国藩其人,非常的不赞同的,程路不以为意,继续说道,
“曾国藩认为,自身的修为是做人的根本,如同大厦之根基,是万万马虎不得的;在追求“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中要善于“尽性知命”。人生在世,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有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这就是尽性;有不可为之事,当尽力从之,这就是知命。很多人往往只知道:一分耕耘,就要有一分收获,否则,就整天满腹牢骚、怨天尤人,因为他忘记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但是,信天命并非放弃人为的努力,而是如何正确对待努力以及努力所产生的效果。所以,他主张:在尽性上,不妨盲目些;在知命上,不妨透彻些。尽人力以促天力,成大事才有一线希望,而如果不尽人力只听凭上天安排是任何事都干不成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一件事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而且做的过程中一丝不苟,精神不敢有任何懈怠,不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尽全力,成功了不要自得,失败了也不要气馁,更不要怨天尤人。这才算得上正确的处世方法。当你尽性时,说明力已达到十分,然而得到的效果,或者有相应的回报,或者没有相应的回报,对此要泰然处之。”
程路这样劝解着,于瑞却半天没有说话,凌志在一旁,却面露喜色。
“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俩征战多年,屡建功勋,清廷对他俩明里封爵,骨子里却对他俩充满了疑忌,猜防备至。对于这样的不信任,曾国藩皆能泰然处之。在他看来,人的一生不可能完美无缺。即使到了完美,但是灾难凶险就会随之而来。因此,他不居功自傲,而是急流勇退。他不断告诫自己“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用尽”,“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取求全也。”也就是说,有遗憾不足就让它有遗憾不足,不要过分追求全、园满。凡事尽人力知天命,不要太在乎结果,这样心情也就轻松了。”
于瑞也不是笨人,本来就聪明,感性,是一个极其通透的人,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长叹了一声。
“唉!这就好了。孩子,往前看。你看看,我就说嘛!你曾家的嫂子是个读过书的人,一定可以开解你的。”
凌志的话也让程路很受用,至少他是看重自己的学识,而不是预测的本事。想到这里,程路的心情好了很多。也就露出的笑容。
一百八十六自缢线
一百八十六自缢线是由*会员手打,更多章节请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