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帐中的人,只剩下二人相对,萧若开口:“你说。”
“姑娘和文良的孩儿,现在何处?”
未料到他忽然问出这样一句话,萧若心下微微一颤。
“诩自作聪明了,随意一问。只觉得一年前,与文良割袍断义那一幕,有些像是做给曹公看的。”
萧若眼里的惊讶之色已经敛干净,面上带了淡淡的笑意:“文和觉得我是假装小产?”
“诩可未曾说过。”贾诩忙不迭撇干净……不再探究下去,只道:“当初那样的状况,皇子和自己的骨肉,选一个而保,文良一念之差铸成大错……”
一面说,一面仔细观察着她的神色。
迟疑了又迟疑,终究还是不忍,决定为徐州那个重伤在身卧病在床的人多说一句话――
“若是别的女子也就罢了,可是姑娘。诩相信以你的心智……文良做错了什么选择,你都不至于让情况落到那般坏,都会替他善后……”
贾诩说着,忽觉得这样的话对萧若来说也有些残忍,便止住,长叹了一口气――
“若……若当真如此……还请早日将真相说与他听,莫要再……令他……若单单只是那一个选择的惩罚,到如今的折磨,他已受得够多了。”
等他一席话说完,帅帐里安静得落针可闻。
萧若低头,手指在那本书上慢慢勾画着,沉思了很久,久到贾诩以为她就要将一切的秘密娓娓道来的时候,忽然笑了出来:“封你为军师,俸禄五百石,怎样?”
贾诩:“……”
贾诩:“好是好……”
“还不够封你的口?”
“……”
……
洽谈的结果是贾诩老老实实地被五百石的俸禄封口了。
由于有那一本书给诸人传阅,对于他后来居上却忽然位至军师这一状况,军中谋士,庶务文官,都没有一个有反对的意见。
整顿兵马,当日前锋就出发。
由于是和曹操联手,打袁绍阵营里最弱的刘备,原本萧若并不打算亲自去,只是曹操书信来,说二月沛国,袁绍好像有大动作,约她亲自前往,以能坐镇大军,应付惊变。
曹操本人,更是率领前锋,早一日出发了。
说来也奇怪,明明是最该爱惜性命的诸侯,曹操本人却好像从来都不回避前线,史书中更是留下“吾不自往,谁敢向前”这样的话。
身先士卒,这也是他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的一大原因之一――没有他亲袭乌巢,不至于这么顺利地烧掉袁绍的粮草,奠定胜局。
官渡之战……想到此处,萧若心里隐隐觉得有些蹊跷,掠过细微的不安。
原本应该还有许多年,然而现在的情况。除了她和徐荣的出现,其余的和官渡之前出奇地相似……强敌袁绍在前,曹操要先灭刘备。
……
“孤先夺细阳,卿宜经下蔡,夺灵璧,与孤合围小沛。”
从曹操的信,仔细看了作战图――
他的意思是,先夺下徐州的细阳和灵璧,这两个地方,刚好都比小沛地势要高,到时候可以顺着川流,一路势如破竹而下,恰如两把尖刀,恰如其分地扼断小沛的命脉。
最后一句:“卿守右翼,拒援军。”
可想而知,右翼就算有援军,也只可能是徐荣的人。
曹操自己狡猾地避开,将徐荣推给了她来应付,明摆着算准了徐荣不会和她开战。
久久盯着最后一句话,萧若缓缓将这张纸揉入了掌中……
抬起头:“攻取灵璧,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小说网不跳字。
帅帐四下里讨论声起。
一会儿说可以等冰雪融化水攻……
一会儿说可以声东击西佯装去打徐州,半路折返,杀他们措手不及。
最后贾诩站了起来,理了理衣袂,淡淡地道:“依诩低见,不若坐山观虎斗。”
这句话对她胃口,萧若转过了头。
“主公只要装作守在灵璧拒徐荣大军便可。”贾诩道:“一来,刘备在民间名声甚好,不宜与之正面为敌。二来,放任曹操拿下小沛,反而拉长他的战线,首尾不能顾。灵璧地势高,又随时可以威胁小沛……”
“可……曹公不是盟友么?”有人提出了质疑。
贾诩大大不以为然:“刘备算什么敌手,要提防的恰恰是曹公啊”
萧若原本一直默然不语,听到了这句话,微微笑开来,一锤定音:“曹公要我们拒徐州军,避免与刘备正面为敌,这等美意怎么能辜负?”
商定的结果是,照贾诩说的办。
先派马超率领五千精兵,北上夺取灵璧,在高地扎营。
……
主力和运粮草的部分尾随其后,行军速度却很慢。
自从那晚以后,萧若就下令停止了对杨含带来的人马的追查。
“当真不要紧么?”赵云却似乎还是不放心……总觉得杀气时隐时现,这几日下来令他时常如坐针毡,枪不离手。
不免担忧除了会射箭以外自保能力很低的萧若:“真有刺客,只怕你难以应付。”
萧若想了想,却还是摇头:“不查了,要是让杨含知道难免寒心。”
实际上真正的理由是她不愿查下去。
察觉到这个真相的时候,只觉得这个掩耳盗铃的想法很好笑――避免查证,只是害怕打破梦境,害怕眼前弥足珍贵的相逢
第二百二十七章 梦里不知身是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