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章 能力有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美日联军吸引到中**队的重点防线上来,重创主张进军华北的美军。美日联军把重点部署在南面,基本上放弃了大规模扫荡吉林与黑龙江的行动,表明罗耀武的战略已经收到效果。这个时候,就应该重点打击美军,让美军丧失战斗力。

    可以说,如果不能瘫痪美军。华北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东北地区的战斗就无法取胜。

    锦州之后就是山海关,中**队已无退路。

    从作战行动上看,打击日军的难度也要大一些。不是说日军的战斗力更强、或者是规模更大,而是经过彰武会战之后,东北军的战斗力全面下滑,各主力部队的主战装备都得不到保障,突击进攻能力大大降低。在较为广阔的战线上与美日联军作战,需要更加强大的纵深突击能力,而这正好是中**队欠缺的能力。

    实际情况正是如此。

    日军为主的北线战场上。地势较为平坦,而且战线拉得非常开。就算能够获得更多的突击机会,如果突击不成、或者突击后不能歼灭敌人,突击就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遭到重大损失。

    与之相比,在较为集中的南线战场上,因为有医巫阁山为屏障,战线较短,突击纵深也不是很大。只要能在正面守住,就能让部队从侧翼发起突击,通过战术级别的穿插,把美军分割成较小的部队,再一个一个的吃掉。

    最重要的是,担任突击任务的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都缺乏重装备,更适合部署在山区小并且依靠山区作战,而不适合在平原上作战。

    这些因素,都迫使罗耀武把美军当成重点

    明确了战术,该怎么打就简单得多了。

    除了已经部署的个主力集团军之外,第四十集团军留守阜新,充当第十五集团军与第十六集团军的战役预备队,第二十六集团军则留在义县,充当这次会战的总预备队。为了增强主力集团军的战斗力,罗耀武为每个主力集团军配备了两个新编集团军,并且在卓新与医巫阁让。各部署了一个民兵纵队。

    相对而言,出了动用了六个主力集团军之外,罗耀武投入的兵力不算多。

    比起动员了两百多万军民的彰武会战,在这场会战中,罗耀武最初动员的军队规模还不到八十万。

    当然,从绝对数量上讲。这也是一支非常庞大的军事力量了!

    接下来两天,除了第十六集团军与第十五集团军先后与美日联军交火之外,战线上没有重大行动。

    受到拦截后,美日联军并没继续突击,而是稳住了阵脚。

    在卓新东北方向上,日军甚至沿着第十六集团军的防线展开,面对面的部署了一道新的防线。

    阜新南面,美军进攻受挫后,直接退回大板。

    在这两天里,罗耀武也没有采取更有力的反击行动,只是让两个由当地民众组成的新编集团军化整为零,透过美日联军的防线,到敌后战场去联合游击队,袭击美日联军的抬重车队与巡逻部队,顺带搜集战术情报。

    可以说,经过彰武会战。双方都显得格外小心谨慎。

    美日联军是被打怕了,担心中**队会有大规模

第一百三十章 能力有限-->>(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