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章 兵力紧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是个问题。

    等到第四步兵师完成重建,其他正规师团形成战斗力,怎么也得是一季度末、二季度初的剖情了。

    在此期间,帕特里奇能够得到的地面援助非常有限。

    如此一来,就只能在空军与海军身上做文章。

    加大空中投入势在必行,万幸的是,空军的动员工作进行得更早。

    到二零一三年初,除了匕互的生产线早已开始全速运转,以每月数十架的速度产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之外,美国还重启了瓦的生产线,以二十四亿美元的单价从诺思罗普公司采购了数十架,将凹机群的规模扩大了三倍。的多用途改进型,也就是与生类似的阳一22的设计工作也已完成,即将投产。石系列战斗机的量产工作已经安排下去,空军的巫最先量产,然后是海军的贝与陆战队的粥,第一批石将在第二季度服役。

    不说其他的,大批丑服役,美国空军的实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除了负责制空作战任务之外,在中国空军无力发起全面反击的情况下,刃还担负起了对地打击任务,凭借其优异的隐身能力,执行一些高难度的轰炸任务,比如对付中国空军的远程防空系统。

    相对而言,美国海军的动作就没有这么大了。除了等待贝服役取代化一比化之外。美国海军没有其他军机采购计划。只是在战争期间,为了提高海军航空兵的出动效率,美国海军与空军合用岸上基地,将部分舰载航空兵部署在陆地上。

    在东北方向上,因为黄海过于狭窄,绝大部分海域都的中国陆军远程炮兵与弹道导弹的覆盖范围之内,所以美国海军很少派遣舰队进入黄海北部海域,也就无法为地面作战部队提供多少支援,最多只能在上千公里之外,用巡航导弹打击地面目标。

    针对东北战场上的局势,帕特里奇能做的就是将部分部署在东南方向上的空中力量调过来,加强空中打击与空中封锁,用轰炸来削弱中**队的战斗力。

    显然,这也很不靠谱。

    虽然轰炸的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中**队造成的损失也不中国的军火工厂全速运转,也只能保证主力集团军达到基本配制,绝大部分新编集团军与所有民兵纵队都没有重装备,是纯粹的步兵,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中**队的最大资源就是人力,充足的人力让中**队始终保持着较为旺盛的战斗力。

    事实证明,美军的轰炸行动对人员造成的伤亡并不是很大。

    特别是在战线后方,轰炸能够瘫痪公路与铁路,却挡不住人的脚步。在罗耀武动员了数百万军民,用肩挑背扛的原始方法把物资送上前线的情况下,美军的轰炸就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了。

    归根结底,轰炸起不了作用,还是得增兵。

    美军的增援部队无法及时到达,韩国又没办法继续扩大动员规模,甚至连已有的部队也不愿意渡过鸭绿江,就只能在别的地方想办法。

    可是,能向东北出兵的还有谁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