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65 苦难的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的很难想象其中的艰辛。

    外公生了四女一子。

    林老妈排行老三,不上不下,居中。

    因为子女多。为了养活家里,让孩子们有一开口饭吃。不得不到处找事做。

    可在他们那个年代,就算你愿意吃苦,能够吃苦,却也是没有吃的给你的。

    村里所有的年轻劳力都得集体上工,早出晚归,一年到头做的那几个工钱,根本不就够家里几张嘴吃的。

    怎么办,还有五个孩子要养活。而当时,国家是不允许大家私下里买卖东西的,因为这是资本主义,这是违法的。

    没有办法了。

    为了让自己的子女吃饱,外公便半夜偷偷到河边去拾鱼。

    外公一辈子勤劳、质朴,想必这也是他唯一一次违反当时国家的政策。

    寒冬腊月,夜半凌晨,所有的人都睡着了的时候,外公在外婆的叮嘱下轻轻的出门了。

    清浅的雪光让冬夜显得更为寒冷,在冷风中,外公瑟缩了一下,然后依然踏入了风雪中。为了捡几条鱼,卖几块钱,更为了不让自己唯一的一双鞋子被河水淋湿,冰冻。将唯一的一双鞋子用粗布包好,用砖头压在树根底下,赤着脚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捕鱼。

    只因为河岸风太大。

    零下十几度的,河水都结着厚厚的冰。

    外公用厚实的砖头将冰块砸开,赤脚踏入较浅的水中。

    那时候船都是国家的公物,哪家敢有自己的私船。

    就算你认识几个字,在那个年代都是了不得的大事,是反派,是汉奸,是要被批斗的。

    黑暗的环境,没有灯光,只有刺骨的寒风。

    一个晚上,一条破网,有时候是几条鱼,有时候是十几条鱼。鱼多的时候,外公那张被生活折磨的脸上才会微微露出一丝笑容。

    约莫着天快亮了,外公匆匆上岸,用粗布简单的擦一下脚,扛着渔网和桶里的鱼,往家里赶去。

    这些鱼,不是给孩子们吃的。

    而是用来换钱给她们买粗粮的,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又怎么吃的起鱼。

    将东西匆匆藏好,简单吃几口外婆给他做的早饭,就赶到社里去做工了。

    一复一日,年复一年。

    不知道在当年这样无望的生活下,外公外婆是怎么过来的。

    大姨很激动,双眼通红,这些,她都经历过。

    林夏永远都记得那浑浊的泪水从她的脸盘滑落,而外公,却望着这满堂儿孙,露出了一个释怀而包容的微笑。

    听着听着,眼泪早就爬上了林夏的眼角。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外公那张苍老的面庞里究竟蕴藏了怎样的经历。

    她无法一一探知。

    她的心很迷茫,很苦涩,但更多的是对那个时代经历过苦难的这些老人的尊敬。

    多少次他们走在死亡的边缘,能够活到今天的又有几人。

    她们真的应该感恩上苍。

    外公,不过是千千万万老百姓中最普通的一个。这一辈子,他都没有出过容城,到过最远的地方,也不过是容城。

    他和外婆的身份证永远都没有使用的机会,可他们并不埋怨,仍然感激上苍。

    想到往事,林夏闭上了眼睛,让那些酸涩都埋在心底。

    还好,一切都已经重来。

    ps:

    这是我外公的一生,一生都在付出,都在奉献,却……每每想起,我都会觉得,人生,不过如此。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