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之后,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也遭到了一次的打击――原本计划推举哈布斯堡-洛林家族的亲王远赴墨西哥继承皇位一事,最后经由各国斡旋选择,落在了维特斯巴赫家族的一位王子头上。
按照伊丽莎白皇后的意思,应该选择路易・波拿巴的堂弟拿破仑亲王,而不是维特斯巴赫家族的成员――这是一顶沾满鲜血的王冠,就应该丢还给野心家们自己消受。可惜,法国想扶持一位傀儡皇帝的意愿十分强大,而英、俄都不想看见墨西哥皇帝具有波拿巴血统。
折中从日耳曼系的王氏中寻找合适的人选就成了最有可能的选择。而不选择汉诺威或霍亨索伦家族也是权衡良久的考量。
拿破仑三世得意洋洋,然而在几年之后,这位倒霉的墨西哥皇帝就死在克雷塔罗了。驻扎在美洲的英、法军队势单力薄,鞭长莫及,而且谁都没有想到,叛军会如此轻易的就决定处死他们的皇帝,一时间整个欧洲都被震撼了。
拿破仑三世恼恨之极,索菲太后和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则是十分庆幸,当初没有听信路易・波拿巴的花言巧语信誓旦旦,送维克托去那个蛮荒之地。
将电报丢在办公桌上,弗兰茨冷冷的说:“幸好,当初没让你去墨西哥。”
维克托也一副心有惴惴的样子,“陛下远见卓识。”不由自主摸摸自己脖子。又叹道:“可是谁又知道,竟会变成这样呢?做了几年皇帝,送了自己性命,可不是什么好事。”
“当初你还埋怨我不想让你也成为皇帝,我只是觉得路易这个家伙生性奸诈,不会把任何真正有利可图的事情拱手送给奥地利。”
维克托连连点头:“陛下考虑的确实十分周详。”如今他的马屁功夫也是日见增长,做了一方诸侯才知道,想要做统治很容易,但是要做一个管理,很辛苦。莱茵兰地区虽然富庶,可也是个无时无刻不面临多个周边国家觊觎的地区,需要倚仗奥地利帝国的强大武力来威赫觊觎。
****
月,维特斯巴赫家族的利奥波德王子登基成为墨西哥皇帝。这是一个依附在法国殖民军队武力下的傀儡政权。在此之前,墨西哥国内经过了并不代表民意的“民选”,投票选举出了他们的新君主,然而那位著名的前总统贝尼托・胡亚雷斯在墨西哥国内仍然具有极高的民望,强行要求墨西哥人改换门庭是极为不明智的行为。
拿破仑三世的走狗、驻墨西哥法军总司令弗朗索瓦・巴赞东拼西凑了一个由教权派和保守派组成的“名流议会”,导演了利奥波德王子称帝的公民投票月,拿破仑三世与利奥波德签订了《米拉马协议》,协议中规定,法军留驻到年底,以支持利奥波德政府,利奥波德则承担法军的军费2.7亿法郎,并负责支持法军的军饷。在拿破仑三世的授意下,新任墨西哥皇帝还承认了墨西哥所欠的英三国的债务。但实际上,利奥波德皇帝接收的是一个完全空虚的国库,根本不可能支付如此庞大的开支。为了克服财政危机,利奥波德委托法国银行家为墨西哥型了1比索的债券。法国扣留了其中的三分之一作为墨西哥向法国支付的债务,又扣留其中的四分之一作为向欧洲国家支付的债务利息。这样,刚刚登基的新皇帝立即使墨西哥的债务扩大了三倍。
这完全是在宰杀一只下金蛋的鸡――当然墨西哥未必就真的是金鸡。这种“捞一票就走”的指导思想,基本上就是土匪的思维方式。在非洲、在亚洲、在南美洲,侵略们都是如此行事的。
利奥波德虽然出身于欧洲最古老的王室家族之一,却并不代表他具有明确而坚定的政治信念。他没有作为君主所必须的政治品质,也不具备作为民主政治领所需要的组织与政治才干。他天真的以为自己是应了墨西哥人民的请求来拯救墨西哥的,他想做一个公正的好皇帝,却完全没有意识道,自己的统治正是建立在他背后的英法西的军队的强权上的。他认为自己能够平衡墨西哥国内的各个政治派别,但是先必须结束目前这种动荡的局面,而这恰恰离不开军队的武力镇压。
他承认胡亚雷斯政权曾经作出的改革,拒绝归还已经被没收的教会财产――实际上除了土地和建筑,他也没有什么更实际的东西能够用还补偿教会的损
克雷塔罗悲剧-->>(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