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零九章 人之本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武王,你还认我这个兄弟?”陈平颤声道。

    李原点了点头,道:“陈相,有些事是深埋在心里面,永远都不能忘的,当年,我们以孤军守荥阳,面前是多达数万的叛军,我们都没有退缩过,现在,大秦的脚步才刚刚踏上正轨,许多事情都等着我们去处置,你就这么走了,对不起的,不是我李原,而是你自己的本心,是你这么多年寒窗苦读的辛苦。”

    “一个人,做了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站出来面对它。我从来都没有说过,大秦的王、大秦的官员就要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就要是全国百姓学习的榜样。但我衷心期待的是,各级官员们,都能守着本心去做事,都能坦诚的站到那些指责的人面前,说一句:我错了,我会加倍的努力,用成绩来弥补罪责,所以,请你们,给予我一个机会――。”

    李原声音淡淡,平静的就象轻风拂过湖面,但这一席话在陈平的心里,却是波涛汹涌,让他久久无法平静。

    ――。

    陈平面带庆幸的离开。

    让与他交错而过的李政心里一沉,听从陈棣劝谏的他,最后还是决定与李原深谈一次,这也是李斯过世之后,他们兄弟两个,就政治问题进行的第一次详谈。

    李由、李政、李原――。

    秦国最后一位争议纷乱的丞相李斯,留有三个儿子。

    而这三子之中,李由在雍丘之战中被叛军所杀,李政则因为李原的横空出世,而幸运的活了下来。

    这些年来,李政在歧县令、长安令、长史、御史丞等位置上一步步晋升,凭借的除了李原适当的照应外,主要还是他个人的能力,在施政理念方面,李政几乎继承了其父李斯以法治国的政治主张,法度、律令、严峻,这是李政挂在嘴边常提及的口头惮,而现在,他向李原游说时,就以此为突破口。

    “武王,陈相之举止行为,已经严重危害我大秦的法令律条,如果放任,那势必会被其他官员群起而仿效,到时候,我大秦上下将贪墨成风,官员左右逢源,至国家利益于不顾,私利之徒钻营走狗,我大秦覆亡之曰不远矣!”

    李政一见李原的面,即顿足垂胸,不停的用感叹词沉痛哀呼,他的这一习惯,和李斯如出一辙,在三子之中,李由、李原均从军入伍,唯有李政从文著书,深得李斯的喜欢。李政的这些话表明的意思,就是查处贪墨、清明朝政,也正是御史丞、御史大夫的职责,倒也找不出什么不对的地方。

    李原沉吟一会,叹了口气,说道:“二哥,我们去后院走走!”

    “武王――,不,三弟!”李政又惊又喜,迭声点头。

    兄弟。

    这两个字,对于李政、李原来说,却似有千斤之重。

    原因不言自喻,还是因为李原幼年时的遭遇影响,毕竟,李原与李由、李政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

    神武王府,后院。

    与接见陈平的地方不同,这里亭台楼阁、飞檐走壁,彼有几分江南园林的韵味,翻过一座围墙,就是王宫所在。为了方便两座王府的进出,在白墙之上,还有几个门开着,来往的侍从不慌不忙的说笑着,进进出出。

    李政神色有些拘谨,他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里,虽然是李原的兄长,但他这个便宜兄长,显然还没有办法融入到李原亲近的人中间。

    “这都怪父亲,要是――!”李政小心的瞧了一眼前面那个挺拔的身影,心头略过一念,但随即他就不敢再想下去了。

    抛弃李原的事情,要怪李斯无情吗?

    这种事情,其实在当时的权贵士族中比比皆是,李斯好歹还将李原接进了府内,没有任由他自生自灭。

    后院一座亭子旁。

    刚刚会走路的李烨正在学着走路,他歪歪扭扭的一步一步挪动着,正好朝着李原的方向而来。

    冬天天冷。

    赢玉漱给小家伙穿的衣服好象多了点,负重量很沉的李烨走了几步后,显然有些累着了,可左

第四百零九章 人之本心-->>(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