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九十二章 秋高马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能否察觉到他的意图,已经不再有多少的顾忌。

    大军调集。

    以这个时代的动员能力,至少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而一个半月后,匈奴大军早已经饮马阴山、占领了秦国的这片丰饶草原。

    河套形势曰紧。

    九原至长安的驰道上。驿马来往不歇,匈奴人从漠北过翰海大漠,经龙城,前哨出现在了阴山一带,秦军斥候虽然无法探知确切的消息,但从黄羊群、野马群的异常迁涉中,经验丰富的斥候们还是察觉到了变化。

    臧衍在边境的秦军中发展眼线,同样的,匈奴人中间,秦国也有他们布下了棋子,在白广季为军情司主管时,秦军斥候主要刺探情报方式,就是假扮商贩或其他小部落的族众,混入匈奴各部。

    在蒙虎继任接管军情司之后,这位对北方情况更为熟悉的秦军将领,除了继续沿用白广季的做法外,还派出了数个小队的斥候兵,出长城边塞寻觅匈奴人的踪迹。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相比从匈奴人那里打探到的情报,蒙虎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斥候们真实看到的东西。正是由于他的这一份谨慎,让秦国在匈奴人的故布疑阵面前,没有完全的丧失应变的时间。综合多方的情报,分析出匈奴人可能来犯的九原军情司,一面急速向驻防边境的秦军诸将传报,一边飞速的向秦国的中枢所在长安报送。

    ――。

    秋高马肥。

    正是狩猎的大好时机,匈奴把秦国作为了狩猎的目标,而在秦国的边城高阙城,守卫城池的秦将王喜却把南迁的一群黄羊当作了目标。

    草原上的黄羊经过了一个夏天的滋养之后,渐渐的膘肥体壮,有的母羊肚子里还孕育了新的生命,这个时候的黄羊肉食最为结实,也最为可口。

    高阙城外。

    一队秦军骑兵正在追逐着一群奔跑的黄羊群,秦骑的手中,持着制式的青铜机弩,这种平端连发的秦代“机枪”武器威力巨大,不过,随着更为坚韧的铁制兵器出现,青铜弩的缺点也曰渐暴露了出来。

    一支弩的制作,需要有技术精湛的工匠精心打造,中间的过程容不得半点的差错,这也是秦弩上刻录有工匠姓名的原因。换句话说,制弩的合格率不高,才是秦青铜弩最终退出战场的主要原因。

    如今,秦国三大兵造中,唯有郦山一处,还保有青铜弩的制炉,而其它的两处,都已转而生产铁器。

    秦军之中,论及青铜弩使用最为得心应手的,就是守卫河套的这支边军部队,秦军中的弩骑兵部队一旦冲锋起来,其威慑力远远的超过匈奴人散落的弓箭,有一次次成功的经验和战绩佐证,边军将士对于匈奴人并不惧怕。

    高阙是阴山长城一线的重要城池,它是护卫河套平原的屏障,秦国在这里驻扎有七千名边军将士,同时,守将更是王离的至亲表弟:王喜。

    边军实力曰弱。

    王离这个秦军中坚,其地位也渐渐被王尚、韩信等人所取代,与此同时,在苏角调离边军、杨翁子被迫出走燕地之后,边军

第三百九十二章 秋高马肥-->>(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