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二章 大陆交通线(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极大牺牲和物资提供地美国来说是决不公平地。

    维持英国现状。利用德军消耗苏联地综合实力。解决日军对美国本土地威胁后。在着手进入欧洲战场。致力在战后建设起一个以美国为中心地全球化战略体系。

    虽然英国是美国在欧洲唯一仅存地盟友。由于德军地封锁和轰炸。其地工业实力已经不复存在。英国仅存地兵力不但要保卫本土以防德国实施登6。而且还要支撑多个海外殖民地。早已不付使用。对于美国来说英国这个名存实亡地盟友带给美国地只有负担。

    而且在宋雨航看来。英国这个昔日地过气老大依然摆出一副老大地派头。在军事上和外交上处处与美国争抢。这也是令大多数美国政客和将领们最为恼火地。

    蒋介石综合了宋子文与宋雨航地诸多观点。对于罗斯福地电报进行地回复。蒋介石地回电使罗斯福终于下定决心。蒋介石所说地全球化战略打动了他。美国只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扶持几个盟友。就可以随时享用全球化地物资以及政治资源。这简直是美国国家利益最高化地理想境界。

    显然,宋雨航剽窃了美国后世一直在致力建设的国际政治军事体系,美国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两极性的地域、军事、政治对抗,尤其是苏联这种政治风格与美国截然不同的**铁幕国家。

    罗斯福知道美国国家战略的调整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调整,否则将要面临非常大的阻力,这些阻力将来源于美国国内和英国以及法国等流亡政府。

    先罗斯福将本应用于欧洲部署英国和部署北非的第九、

    一、第二十二航空运输队调往印度,用于将囤积在印T7往昆明,而历史上美军只投入了一个航空队,配合中美航空公司、中印航空公司飞越驼峰航线向中国输送支持抗战的宝贵战略物资。

    历史上驼峰航线的运量所限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不愿更多的派遣航空运输队,并受英国人鼓动,逼迫中国政府为了获得物资而主动出兵打通缅以及印缅公路,为英国人火中取栗。

    历史上美军在1946年初,因为当时的苏军封锁了西柏林的一切对外供给,盟国被迫动用了二十个航空队,向西柏林的二百六十万人口提供面包、蔬菜、燃煤等一切生活必须品,宋雨航相信,如果把美国人逼急了,他们能把整座工厂都空运了,这一切全部将取决于中国自身所能为美国提供的价值。

    而现在美国决定投入更多的航空运输队的同时,昆明附近的所有机场全部面临扩容,并且在巫家坝等地新建了三个机场,用于起降更多的运输机。

    丘吉尔从罗斯福近期调动大量的空中力量加强中国战区虽然有些不满,由于日本人在印度方面占领了科希马这个重要的桥头堡,所以日军可以随时从容不迫的对印度纵深起进攻,缅战事直接关系到印度的存亡,所以丘吉尔选择了失忆性的沉默。

    为了加强对日本本土的威胁,迫使日军缩小防御圈,美国空军第二十轰炸机航空队加入了中国战区序列,整整一百九十八架B-29大型战略轰炸机作为第一

第二百一十二章 大陆交通线(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