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刺激(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我觉得我很欣赏曾担任了1o年哈佛大学校长的6登庭教授所说的话,他在2年退休后还被聘为这所世界著名高校的荣誉校长。

    他曾说,要成为哈佛的学生,光学习好是不行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开创新天地的创造性;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看他是否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单关心自身专业领域是不足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关注其他方面的广泛兴趣。

    而这不仅是哈佛大学对优秀学生的评价标准,也是整个美国社会的评价标准,也渐渐成为了后来世界范围的评价标准。

    想起以前我看《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时,一个朋友告诉我的话。

    开菲,你知道吗,我看了《哈佛女孩刘亦婷》之后,不仅没有感,反倒是冷汗直冒,大脑中总是红灯不停在闪烁:可怕、可怕……刘亦婷成长的过程,似乎是一个工业产品被设计、生产的过程,面面俱到之中独独看不到孩子的自主展和选择。这种教育方式太可怕了。

    刘亦婷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让我想起了著名学者施蛰存评说傅雷教育儿子傅聪的一句话:“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我相信,刘亦婷式的教育模式,对于大多数千差万别的家庭来说,同样也是危险的。

    我赞成,不过又有多少家长看到了这点呢?

    我知道在以后的1o多年里,中国的教育界一直在要求给学生减负,中国很多地方已取消了重点初中,学校也不排名次了。这样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可以避免在心理育阶段反复地体验失败,以至于丧失自信心和追求知识的热情。

    这是一个好事,但是却有不少的家长反对,认为这对于那些有能力当尖子的孩子来说,有一种失去近期奋斗目标的消极作用。天啊,这个想法太可怕了!

    当时我们几个非常惊讶,难道在那些家长看来,让孩子“争当前3名……保送进重点中学”才是所谓的尖子生应该有的学习目标,如果没有了这个重点中学的目标,他们的孩子就有如失去了前进的方向。难道我们的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为了读重点吗?难道他们不会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去学习吗?

    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求知是人的本能之一,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那些的家长怎么会认为一旦取消了重点学校,尖子生就会失去奋斗目标呢?

    我们当时认为,这些所谓的尖子生根本就是一群不懂得以求知为乐的考试机器。

    在应试教育的思维下,这些所谓尖子生的家长根本就不懂得教育为何物,也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他们其实是用自己子女的成绩来满足自己狭隘的虚荣心!

    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或许是眼界的开阔,父母越来越注意在综合素质方面对我们的培养了,母亲的原话是,“你们可以不成才,但是必须成*人。”在学习上似乎对

刺激(二)-->>(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