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听李副局长一说,徐宝木的心里就翻腾开了,如果这事真的可以实现,那岂不又是一条财的好路子。不就是缺经费吗?没问题,我有啊。只要能把菜种出来,钱不是问题。
在李副局长的帮助下,徐宝木和那两个老教授取得了联系,然后找了一个时间,直奔省会天门市。
上门的时候,徐宝木可是两手空空,只是谨记着张宸教他的话,先是陈述了一番农民苦啊,穷啊,生活艰难,然后说自己现在有了一点小钱,就想为家乡的乡亲们做一点事情,听说了两位教授的研究方向,感觉这是一条致富的好途径,因此愿意提供科研经费,就是希望这项研究能够尽快出成果,也好让乡亲们尽早摆脱贫困。
徐宝木的一番说辞终于打动了对接受私人投资尚有疑虑两个老教授,只是教授的家人对此却持反对态度,但是在暗中收到了徐宝木送的5ooo元钱后,态度立马变为了支持。
其实两个教授已经在大棚蔬菜的种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韭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已经在实验室中培育成功,但是由于大棚的建设成本太高,若无资金的支持,无法进行规模化种植。一个大棚就需要1~2万元的启动资金,而这些钱是目前的普通农民根本无法负担的。但是钱对于徐宝木来说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与张宸商量过后,徐宝木就决定先拿出2o万元,租用柳营村的土地,建设15个蔬菜大棚,其中十个用来种植韭菜等蔬菜,另外五个做为两个教授的实验基地,用来培育新的蔬菜品种。
徐宝木要投资大棚蔬菜的消息短时间内就传遍了安州,人们虽然普遍对此抱有怀疑的态度,但是打心底里却都希望这事能最终成真,好彻底告别冬天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
张致恒代表市政府专门拜会了两位老教授,回来后向宁建峰汇报了他的看法:大棚蔬菜具有非常好的展前景,今年农业部正好提出了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菜篮子”工程计划,安州可以以此为契机,建立一个蔬菜生产基地,不仅可以解决市民餐桌的日常供应,也可以促进安州的经济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宁建峰认可了张致恒的意见,在市长办公会议上专门做出了要对大棚蔬菜的建设一路绿灯的指示。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徐宝木的大棚蔬菜用最快的度建立,然后布种,开花,结果……
韭菜的生长周期最短,十一月下旬第一批大棚韭菜就上市销售了,除了赠送给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一部分之外,剩余的韭菜十分钟之内就被抢购一空。十二月中旬,西红柿和黄瓜也6续出棚,结果安州市再次出现了88年初抢购风波时的那种疯狂的场面。
徐宝木正式成立了安州市青山农业有限公司,在安州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在工行和农行的贷款帮助下,于1988年12月开始建设安州蔬菜基地的一期工程,在自己的家乡广安县,采取由公司出资建设,农民负责管理,蔬菜成熟后再由公司回收的方式,又新建了五十个大棚,主要种植老教授新研究成功的茄瓜类蔬菜。
就在徐宝木忙的热火朝天,张宸吃的不亦乐乎的时候,一个叫做王乐义的人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