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重生之巅峰时刻无弹窗 张宸还在都的时候,就已经在构思文章的内容了,虽然张宸不能确定宋晓雪收到信后,是先交给自己的爷爷,还是先交给自己的父亲,但是对于张宸来说,如果让宋教授先看到这篇文章,要比宋将军先看到更合适,因为技术工作者相比军人来说更容易被打动。
因此,张宸从建国以来国内军机的展入手,讲述了当初歼九等机型在研制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以及所犯的错误,这些都是张宸在后世浏览军事网站的时候看到的,现在凭着自己的记忆略微修改了一下。写这一部分的目的就是要表明作者的身份,并且希望宋教授看到了这部分内容,能够产生共鸣。
写这部分的时候,张宸在想,这封信要通过宋晓雪的手交上去,这就说明作者是知道宋晓雪并且熟悉宋教授的,他的身份应该是宋教授的同事或者朋友,这样的话,如果写上一些当年和宋教授一起工作时生的真人真事,应该更可以打动宋教授。但是张宸无论怎样搜肠刮肚,也想不出来这种事例,毕竟张宸所了解的宋教授都是从新闻报道中看到的,他从来也没有看过类似宋教授的回忆录之类的文字。张宸知道,这种事情是瞎编不来的,最终只好放弃。直到文章写完了,张宸才想明白,作者是希望隐藏身份的,若真是写上一些“真人真事”,岂不是自我暴露了吗?
第二部分,则重点批判了运十的下马是绝对的错误,张宸写到:“运十项目组解散后,人才的流失和相关资料的散失非常令人痛心,航空工业是需要积淀和传承的,我们今天因为某种原因而导致了或许只是很短的断档,将来我们就需要付出数倍的时间以及数十倍的金钱才能弥补……”
张宸将目前国内与美国合作在中国组装的“md-82”民用大飞机项目和同样与美国合作的“82”军机项目(即“和平典范”工程,歼八改装项目)放在一起做了对比。
张宸认为,虽然两个项目都是在与美国人合作,其背景也有一些不同(军机合作在政治上的背景更为深厚,它与当时中美蜜月以及中苏关系的缓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和平典范”工程,中国与美国进行的是技术上的合作,通过这个合作,中国在被孤立和封锁了2o余年后,又得以了解了世界先进航空技术展的情况和现代化空战的特点,尤其对于先进航空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对于战斗机作战能力的巨大促进作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而且在该工程进行的同时,中国也从没有放弃自己更生的努力,这使得中国的军工产业一方面在吸收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一方面可以继续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张宸对于整个“和平典范”工程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该工程将会促进中**工的展。
但是对于“md-82”项目,张宸不无嘲讽的写到:“有些人幻想着通过‘市场换技术’,却不知在目前的合作中,无论我们怎么去提高飞机的国产化率,我们也不可能取得飞机的总体设计权和知识产权,麦道系列飞机的设计、工程控制、质量保证、生产工艺、试飞
第三十八章 预言-->>(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