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35章 战争真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开始研究ghk佛教经典,而到东汉之初,佛教在中国少数地区,已经流行于民间。有时也波及贵族以至宫廷了。

    此后便有汉明帝求法的故事,说永平七年(公元64年)甲子,明帝梦见神人,身有ri光,飞在殿前。明ri遍问群臣:此是何神?太史傅毅答说:听说天竺有得道的,名叫作“佛”,能飞行虚空,身有ri光。陛下所梦或者就是佛。于是明帝派遣了羽林中郎将率博士弟子十余人,前往西域寻求佛法。在月支国遇到天竺沙门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人,带了经像同回中国。永平十年(公元67年)回到洛阳。迦叶摩腾译出《四十二章经》一卷,是《阿含经》的选译本。经典译成之后,明帝将译本秘藏在兰台石室,未广流传。二人初到洛阳时,被招待在鸿胪寺,鸿胪是掌管诸侯和外国朝觐的,寺是古代官署的名称,后来明帝特为他们建立了专用的住所,因此也用了寺的名称,叫作“白马寺”。

    其实汉明帝求法的故事另有隐情,并非是汉明帝真的信奉佛教,实际上是他在利用佛教。

    汉明帝求法这个故事发生的同一时间发生了另外一个对佛教有关的事情,汉明帝的异母弟楚王刘英既宠信佛教,又信奉黄老。永平八年(公元65年)明帝下诏天下有死罪者可以用缣赎罪,刘英派人到国相献黄缣白纨赎罪。明帝得知,立即下诏说,刘英既信奉黄老,读诵黄老之言,又祭祠佛陀,并且按照佛教的规定定期持戒吃素,对于他派人上缴黄缣白纨赎罪的做法表示谅解,示意他无罪,不必心怀不安,并令退回缣纨让他作供养居士、僧人之用。

    如若将汉明求法与楚王英奉佛二事联系起来看,便可了解故事的原委。汉明帝夜梦金人,正是ri有所思而夜有所梦,可见当时由于楚王交结豪侠,崇奉佛教,得到教众的拥护,声势浩大,有凌逼帝位之势,引起明帝的深刻忧虑,以致夜梦金人,也就不得不遣使求法,藉此以与楚王争取教众,毕竟这种办法缓不济急,便下诏抚慰楚王。

    五年后的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汉明帝便以谋反的罪名贬迁了楚王,结果楚王刘英自杀,同时还兴起大狱,楚王门下宾客和亲戚被杀和判刑的千余人,系狱的有三千余人,楚王门下的桑门、伊蒲塞当等僧侣也在其中。明帝的政敌既除,求法之举便无必要,因此译出的经典也就缄之兰台石室而不向社会流传,并且有鉴于楚王的利用佛教,因而禁止汉人出家奉佛,佛教受此打击,所以此后八十年中寂然无闻,毫无有关佛教的史实记载,到汉桓帝时才出现了佛教的史实。

    天子刘辩的诏书发往各处,各地世家豪强本来都尊信儒家思想,对佛家思想有抵触,又因其是外来神灵,又多由西域胡人僧侣传道,抵触心理很盛,于是各出兵马,将那些四散的僧侣擒获,其中所谓得道高僧有数十人,名传后世的有安世高、安玄、严佛调、支娄迦谶、竺佛朔、支谦等人。

    安清,字世高,是安息国太子出家,他的名字是到大汉后根据大汉习惯所起的,不是他的西域原名。他的学问很渊博,懂得天文、医术以及鸟兽语

第735章 战争真爽-->>(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