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癖,因此德行深厚,光被四海。”认为不宜大摆筵宴。明帝敬重地采纳了他的意见,后任陈留太守。牧民酉牧,七十多岁,有品行,高堂隆召其为计曹掾,明帝赏识他,特别又任命为郎中,以为显宠。后高堂隆任散骑常侍,赐爵关内侯。明帝大肆修筑宫殿,雕饰观阁,大耗人力,又有天灾**屡次出现,高堂隆上疏劝谏,言辞急切,魏明帝曹睿审阅奏书后,对中书监、中书令说:“看了高堂隆的奏书,使我感到畏惧不已。”当时国家多有征伐之事,刑法苛刻,高堂隆认为当务之急应是推行礼乐,崇叙明堂,修三雍、大射、养老,营建郊庙,尊重儒士,推举隐逸之人,制定各种礼仪,修改正朔,变换朝服颜色,提倡孝悌之道,崇尚节俭,然后准备礼仪,实行封禅,就可以不发生战争就一统天下。明帝听从他的建议,将青龙五年春三月改为景初元年孟夏四月,朝服改为黄色,宗庙祭品尚白,按地正建丑,以农历十二月为正月。后来高堂隆得病很重,无法写字,只能口述奏书,大致内容是:“上苍曾发出警告宫里燕子巢穴中发现有一双怪鸟全身艳红,这是帝国最大的奇闻趣事,应该严防猛鹰飞扬的官僚,以免祸起萧墙。我个人建议,最好让诸王在封地内建立军队,像棋子一样在全国星罗棋布,分布在全国重镇,拱卫皇室保护中央,维护首都所在的京畿。”虽然高堂隆出的主意有失偏薄,但他对世局的洞察非常了得,他是在委婉地让曹睿警惕司马懿,可曹睿却没有听进去,托孤于司马懿,致使后来曹魏被司马氏取代。高堂隆此人并无多少治政之才,但生性刚直,敢于直谏,吕布让他在大司马掾属上待过几个月后,便转作侍御史,为御史台属官,随后派去各地监督官吏,为遏制世家官吏贪腐颇为尽力。此后,凉州刺史郭缊推荐一人,乃太原人温恢。温恢的父亲名叫温恕,曾担任东汉涿郡太守。温恕去世时,温恢才只有十五岁,他随队护送父亲遗体回乡后,家中薄有积财,可是温恢却认为,当今世态已乱,苟且为一方富户又有何用,于是把家财一朝散尽,以赈济乡党宗族中有需要的人,此举令州里乡人甚为称道。吕布征辟温恢为大司马掾,知道他通晓军事,三个月后,又让他行旅参军之职,此后又擢升至师参、军参之职,掌管军中刑法,吕布这样的委任,是跟温恢历史上的表现相对应的。历史上,温恢察举孝廉科入第,担任廪丘县长,再历任鄢陵、广川县令,以及彭城、鲁国相,每次司职的表现,都相当出色,备受各方欣赏。后来温恢出任丞相主簿,在曹操身边为官,深受重用。温恢以丞相主簿的身份兼刺奸一职,掌管军中罪法。一次,司空军谋掾孙礼为报答同乡人马台曾救护其母亲的恩德,在马台因被事件牵连而将要接受
第一卷 第728章 高堂隆和温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