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80章 刘馥和仓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敌人败走。经过此战,扬州的军民更加追念他,认为古时董安于守晋阳的功劳也比不过他,而所修陂塘的好处,后世仍在受用。

    吕布此时也有些头痛渐渐有些桀骜的孙策,刚刚平定袁术,便向刘馥问计,该如何平定扬州。

    刘馥细细地说起自己的想法:“江西江东同属扬州,孙策举淮泗之众,专务江东,扬州六郡中五郡陷其手。而江西之地流寇横行,百姓流离,生产荒废。黎民竖子思得能吏,士人豪强欲归明主,此乃可治。专治有三:庐江地方,豪强割据县城,既不北入朝廷,亦不合作于江东,彼观望朝廷风向,动机未明,此一。江东孙氏,欲割据扬州,然庐江今安在,何故?唯其根基不牢,立足未稳,江东士人之心不服。若尽弃江西之地,孙吴扎根江东,立足渐稳,徐图江西,使吴越之兵以抗中国,我等西与袁绍争锋,东防孙策阴袭青、徐二州,若此则不知葬身何所,此二。现江西尚有百余万众,若委以能吏,专治一所,进可威胁江东孙氏,出兵南征,退可遏守长江上游,孙吴不得北上侵夺徐州。此三。又有一节,若朝廷弃守江西之地,则示弱于孙吴,助长其气焰!”

    吕布现在还无法完全肯定孙策的心思,所以他要防着孙策,听到刘馥这样分析,非常欣喜,示意刘馥继续说下去。

    谈到治理扬州江西之地,刘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江西之地,南北通塞,物产丰饶,今虽一时疲敝,但其复原指日可待。原扬州治所寿春,无险可守,四战之地也,更兼数番大战,城郭毁坏殆尽,不可复修。寿春以南,一地曰合肥,此地实乃淮右襟喉,江南唇齿,南接巢湖,东西连山跨险。若新迁治所于合肥,行良政,树恩德,囤谷米,筑高城。进可南下江东,退可扼守江西咽喉,使吴寇不得横行北方,江西之地遂得全。”

    吕布见刘馥既了解当地民情,又素有贤能之称,总是处处把天下放在心头,肯担事,肯挺先,于乱事中怀悲悯之心,望苍生疾苦,申万民之愿,便任命刘馥为九江郡太守,命他在合肥造城。

    刘馥受命后,单马来到合肥空城,便开始实行他的安民政策。

    第一是恢复生产,刘馥号召周边的流民到合肥定居,他上书给吕布,要求拨给种子、耕牛与农具。在他的鼓励支持下,数年间,合肥地区的人口逐渐增多,生产迅恢复。

    第二兴修水利,刘馥召集百姓与工匠在农闲时修建水利工程,他亲自指挥建设。建造了芍陂、七门、吴塘等数项工程,这些灌溉设施引淝水与巢湖水入周边农田,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他还疏通了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河路,防止夏天暴雨导致河水泛滥为害地方。

    第三是广开教育,刘馥遵照吕布全民教育的方针,召集地方上知书名士,开办学校,凡愿意学习之人。不分年龄,不问地位,皆可以入学读书。由于教育的普及,合肥的年轻人大都识得些字。在刘馥的教化下,合肥地区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人人孝悌有礼,风化肃然。

    第四是规划城市,刘馥到任合肥后的第三年,在初步恢复了地方生产的前提

第780章 刘馥和仓慈-->>(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