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孝敬。
    若没有这过硬的关系,名下十五万顷土地焉能保得住?
    华夏数千年朝代更迭,官商地主的关系,是永恒不变的。
    可是今日此时,老者脸上却布满了绝望之色。
    南京官场全完了,而朝廷并没有停手的意思。
    官员们被办了,有的甚至被夷了三族,监察府和皇城司的目光已经落到了南京官场之外的利益关系网上。
    官员死了,事情就完了吗?
    不可能的。
    要知道南京留守李淮胆敢挑起民变,这么严重且恶劣的事件,不是杀几个官员就能完事的,官家和朝廷不会那么糊涂。
    人杀了,案情要继续深挖,所有的利益关系要连根拔起,土地也要重新归置分配,朝廷借由此事,正好找到了完美的理由,将南京地面上的土地进行一次公平的分配。
    以后的南京,不能存在大地主。
    老者和他的家族,自然也就被监察府和皇城司盯上了。
    这是地震之后的余波。
    当国家机器严肃认真地运转起来,哪怕仅仅只是余波,也不是个人和家族能承受得起的。
    顷刻间,便是倾家荡产之祸。
    拥有土地十五万顷,可是辖下七县官府登记造册上,却仅仅只有不到一万顷。
    老者的家族瞒报了十四万余顷土地,也就是说,这十四万顷土地每年产出的粮食,一文钱的税都不用交,这是个要命的把柄。
    南京官场被端后,涉案的官员都要经历严厉的审问,这位老者早已落入了监察府和皇城司的视线。
    此刻老者坐在自己的豪宅里,外面却不知有多少双朝廷的眼睛在冷冷地盯着他。
    说来老者的家族多年前也算是比较显赫,他的祖上曾是石敬瑭麾下的部将。
    就是那个献出燕云十六州,并对辽国自称“儿皇帝”的石敬瑭,遗臭万年的货。
    老者的祖上还算是比较刚直,石敬瑭献出燕云十六州后,祖上悲愤却无力阻止,于是只好率全族老少南下归宋,后来在南京应天府定居下来。
    祖上刚直,但后代不一定争气。
    历经三代后,这个家族渐渐变味了,他们开始贪恋权势钱财和土地,并且不择手段地攫取,巧取豪夺的事不知干了多少。
    到他这一代,才终于有了十五万顷土地,以及一条条看似密不透风,涉及官场,商界和地方豪强等各个领域的利益链条。
    可是如今,三代积攒下来的家底,眼看就要一夜回到解放前。
    急促匆忙的脚步声打断了老者的沉思,一名下人神色慌张地出现在他面前。
    “老爷,不好了,下面的人来报,朝廷委任了新的南京留守,辖下七县的知县也由吏部补充到任……”
    “他们到任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清查辖下人口和土地,以前官府造的土地册案,他们一概不认了,说是要重新清查丈量。”
    “南京新任留守名叫郑朝宗,曾是寄禄奉议郎,后来受官家赏识,擢为资政殿学士,京畿路观察使留后……此人性情刚直正派,忠于官家,很难被收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