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才一直赖在上京不走。
    开玩笑,啥事都没干成,苏轼怎么可能走?
    直到数日前,宋辽前线传来消息,赵孝骞率部全歼辽军五万,耶律淳仓惶逃窜,大宋收获立国以来最大的胜利。
    听说消息后,苏轼激动坏了,独自在馆驿内又哭又笑,又是面南而拜。
    平复情绪后,苏轼定下神,他知道,搞事的时机来了,宋军的胜利是他最大的底气,有了这股底气,他才能从容不迫地给辽国权贵子弟授课,才能这般作死地煽动权贵子弟们谋反。
    权贵子弟们会谋反吗?
    当然不会,作为辽国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怎么可能拆自家的墙角。
    但苏轼给弟子们授业的内容一定会传出去,这就够了,他要辽帝耶律洪基看到他,正视他,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与他聊。
    那时候,才是他这个宋使为大宋发光发热的时候。
    课堂上,苏轼继续侃侃而谈:“都吃过鸡蛋吧?鸡蛋这东西,从外部被打破,它不过是别人嘴里的一道菜,如果它从内部破壳,那么它就是新生,你们品,仔细品,品其中的道理。”
    苏轼再次给权贵子弟们种下了邪恶的种子。
    很多弟子开始露出困惑之色,察觉不对劲的人越来越多,但众人表面上还是非常恭敬地表示受教。
    苏轼微笑捋须。
    如果你们觉得老夫上的课不对劲,相信老夫,那不是错觉。
    一堂课结束,弟子们纷纷告辞。
    苏轼坐在屋子里,有一口没一口地饮着酒,表情非常的惬意。
    一道身影悄无声息地走进屋子,不等苏轼诧异,来人却转身关上了门,然后笑吟吟地看着他。
    苏轼打量来人一番,皱眉道:“你是何人?”
    来人朝苏轼躬身长揖一礼:“下官皇城司勾当公事甄庆,是河间郡王赵孝骞的属官,奉赵郡王之命,特来密见苏学士。”
    苏轼一愣,接着喜道:“赵孝骞封郡王了?”
    甄庆微笑道:“郡王殿下为大宋立下盖世泼天之功,理应晋爵。”
    苏轼连连点头,提起酒坛狠狠灌了一口,似乎在为赵孝骞庆贺。
    “没错没错,确实值得封郡王,赵子安,哈哈,郡王殿下,好样的!不愧是赵氏子弟,不愧是我大宋昂藏大丈夫!”
    说完苏轼斜瞥了甄庆一眼,道:“老夫虽向来不喜皇城司,不过在这异国他乡,你又是子安的属下,不知为何老夫却瞧你有些顺眼了。”
    甄庆脸上仍堆满了笑容,态度不敢丝毫失礼。
    “能被苏学士看顺眼,实在是下官三生之幸,下官多谢苏学士垂青。”
    苏轼嗯了一声,淡淡地道:“你来见我作甚?”
    甄庆恭敬地道:“下官今日接到郡王殿下的密信,信中嘱咐下官见苏学士一面。”
    “子安要你转告老夫什么?”
    “郡王殿下让下官转告苏学士,‘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苏轼当即一愣,接着眼眶迅速通红,浑浊的老泪不由自主地滑落苍老的双颊。
    这句话不是赵孝骞和苏轼所创,它是五代时期吴越王钱镠写
第四百六十四章 陌上花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