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开解一下。
吕氏和郑晓意早见得郑家多了一个陌生姑娘在灶下帮忙,这会儿凑过来问贵姐儿那姑娘是谁?生的倒俊。贵姐儿说了,正好方霞光又出来了,忙介绍了一下。又拉住说:“霞光姐姐,你歇歇罢,本说只让你炒一个菜的,不想倒叫你忙乎了大半天。”方霞光见得也忙的差不多了,就坐下了,跟董玉婵笑道:“婶子家的厨房倒收拾的干净,各个物事都放的整齐,我虽是第一次进去,也用的趁手的。”
一时巧娘喊开饭,一桌子也是坐不下的,分了两桌子来坐,吕婆子这回倒不欲绣儿去近着来荣,反拉了她在自己身边坐下,贵姐儿却拉了方霞光去同来荣坐在一桌。
董玉婵因见郑晓意装扮时新,笑问道:“却是从哪儿来?打扮的如此利落。”
郑晓意年已十四,比先时懂事好多,见得大人问话,忙答道:“因一个亲戚的女眷听闻曾老道神算,说要来让他测算一下,我娘跟我只得陪了来,谁知测算完,她倒碰到一个远房姐妹,却是方大户家的侄媳妇,一时招呼她去家坐坐,我们不好跟去,便来了这里。”
董玉婵见郑晓意口齿伶俐,模样儿也不差,暗暗度量她,待用完饭,见得郑晓意去跟方霞光等人说话,她这里笑跟吕氏道:“这不经不觉,晓意倒成大姑娘了,出落的如此,将来还不知道便宜谁家呢?”
“我就怕她在家娇惯,将来找了不知根底的婆家,会吃亏。”吕氏这些年努力培养着郑晓意,见她出落的好,一心想留着攀高枝,听董玉婵相问,也知她家还有两个儿子跟郑晓意年龄相趁,却不大瞧得上她家的,只笑道:“她姑姑夫家是养鸟的,这些年却展的好,合家已搬到省城去了,来信叫我带了晓意去探望她,又亲口许下要帮着晓意找一个省城的。她说话向来稳当,既如此说,便有几分的。待秋凉,少不得带了晓意上省城去。”
听得吕氏这话,董玉婵也知她想留着女儿攀高枝的,一时倒不好再说,笑着把话叉开了。因见天也不早了,便跟巧娘等人说了一声,带了方霞光回去了。
待得晚间,只有家里的人时,巧娘才叫过来荣悄问道:“今儿来的霞光姑娘,你看如何?”
“嗯!”来荣却不好意思回答,只用脚尖在地下划圈,半天才说:“娘看着好就行!”
“哥哥,我看着不行,还是算了吧!”贵姐儿悄悄凑近了来,见来荣不给实在话,故意激他一句说:“哥哥看不上人家呢!”
“哪有!”来荣一急,瞥一眼贵姐儿说:“别瞎说!”
“你既是对上眼了,我就托人去说亲了?”巧娘笑吟吟道:“迟了怕别人说了去呢!”
待得秋凉,郑家为来荣定下方霞光,两家说好待来荣第二年往省城赴完考,回来就成亲的。听得来荣定了亲,来郑家窜门的婆子们倒少了些,巧娘耳根清净了不少,同贵姐儿道:“明年你哥哥和你爹爹都要赶考,只希望这回两人都能中。”
第二年,郑明再次落第,倒是来荣却考上了举人。没多久方霞光就过了门。待得方霞光生下一个儿子时,来荣却准备着与郑明一起上京考进士。
这一年,贵姐儿却已十三岁了。
郑明一边准备行李一边跟巧娘说:“龙哥儿和华哥儿也有十七岁了吧,怎么一直没接到他们的喜贴。难不成还一直没挑中合适的姑娘?”
“听闻他们两个叫京里贺监正的小孙子测算了一下,说不宜早婚,他们两个也待要考举人,只等明年考完再作打算呢!”巧娘从方达嘴里得知方文龙和唐少华的情况,这会儿笑道:“他们小时候还念叨等贵姐儿长大,要娶贵姐儿进门呢!”
“他们家大业大,又是京城里的人,待要说人家,自然说京里的姑娘,那些不过小时候的玩话。”郑明不以为意,“咱们贵
娶妻与休妻-->>(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