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其实有一个方法可以查验出谁是凶手。”虞允文轻摇羽扇,说道:“现在看来,金使萧毅和秦熺是主使之人的可能性最大,只需遣人返回楚州查验,看他们的护卫中有无人手受伤,数量有无减少就可知晓了。”
岳云听罢,心中一动,暗道这却是个好办法。
他点了点头道:“允文,你这办法甚好,我还可以从楚州城门卫兵那着手调查,看近几天内有没有大批人手携兵器出城,亦能看出端倪。这事我就亲自回去查验好了!反正从濠州到楚州,快马回去也仅需一天。”
顿了一下后,他又对牛通和关铃道:“你们都受了伤,就早点回去休息吧!明天一早我们还得出发回楚州查探情由。”
牛通和关铃听罢便躬身行了一礼,转身离去了。
等两人走后,岳云方对虞允文说道:“对了……允文,我还想问一件事,或者说你帮我分析一下,如何做才能让宋金之间不能签订和约?”
岳云说出了让他寝食难安的事:“现在金使萧毅已经来到楚州,陪同的还有宋使魏良臣,看来如今金国那边已经有议和的动向了。而我大宋这边,官家和那宰相秦桧都是极力主张求和之人,我可实在担心两国重新签定议和协议。届时,官家必然卸磨杀驴,加害家父,行那鸟尽弓藏之事。”
虞允文闻后,亦点了点头道:“金使来到楚州之事,在下亦有耳闻,特别是公子与那金使萧毅舌战一场,将其气得昏厥过去,倒地不起之事,这两日在楚州大街小巷均已传遍。依目前的趋势看,两国议和之事恐怕不可避免。只是,公子是不是把情况估计得太严重了?”
他以有些惊奇而又不信的语气接着说道:“虽然太祖皇帝曾有杯酒释兵权之举,但也只是收回了属下大将的兵权,让他们安安心心做个富家翁养老而已。我大宋即使在党争最厉害的元丰(王安石变法期间)和宣和(董贯、蔡京掌权时)年间亦没有诛杀大臣的举动。官家应不至于杀岳元帅吧?那不是自毁长城吗?”
岳云这时才发现,虞允文虽然的确机智过人,但还是受限于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不比自己这个穿越者,已经洞悉了以后的发展,他对形势的危急还是估计不足。
想到这里,岳云便决定说服虞允文,让他转变自己的观念,以便适应形势,更好地为自己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