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序”。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yù,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
“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
“己所不yù,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
这个“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而其“学规”则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朱熹见这大宋的实际掌权者如此重视他的想法,亦是十分高兴,于是便侃侃而谈道:“朱某认为,应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两者应有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在下以为:八至十五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鉴于小学孩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所以,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让孩童在rì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在教育方法上,应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
岳云听得十分惊讶,这已经和现代的小学教育方式很接近了。他立刻又问道:“那大学呢?”
朱熹见岳云一脸欣赏的表情,顿时大受鼓励,忙接着说道:“十五岁以后的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应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在下以为,一是要重视自学,二是要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真理越辩越明……”
岳云越听越惊喜,感觉这些历史名人果然不同凡响,这朱熹在教育方面的天赋的确高于常人。如果他能抛去后来搞的那套“程朱理学”的理论,改为宣传法治、mínzhǔ、开拓、殖民、契约等思想jīng神,则对改造汉族的血xìng,和抢先世界其他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殖民扩张大有好处。
待朱熹说完之后,岳云方微微一笑,凝声道:“朱兄弟,你可否有意担任礼部侍郎,分管教育?”
“什么?礼部侍郎?”朱熹几乎以为是自己听错了。自己父亲朱松可是为官了二十多年,才混到这个正三品的高官职位的,自己才十七岁,就担任如此要职?
朱熹不禁低声道:“汉王,朱某十分感谢您的赏识……不过,您觉得这是不是太草率了点呢?一来我的岁数太小,二来没有官场经验,三来这个职位现在应该是清照大家在担任吧!小生未立寸功,更没有什么资历德望,如何能担任此要职呢?”
这也难怪朱熹对自己没有信心,十七岁的礼部侍郎,在大宋可是头一遭,没哪个官员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就担任这样的要职。RQ
(njxs)最快更新,请收藏(nj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