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倒是没有在意。只说了一句:“你快去快回吧……三个时辰后,几份情报已经汇集在岳云的桌上。
第一份:监察部报告,上午刘子羽、王居正、朱松、何铸、王嘉五人探望了赵构。密谈近半个时辰,内容不详,但出门时。朱松与王居正二人脸有怒意。
第二份:情报部报告,午饭后,王嘉到了临安码头,坐上了到高丽的船只。据情报人员估计,因最近对前往金国的船只排查较严,极有可能是先到高丽,再从高丽坐船到金国。
第三份:刑部报告,朱松之子朱熹向刑部设在临安学院的眼线禀报,称朱松在上午见过赵构之后,表现极不正常。十分愤怒,应是赵构做出了某样举措,让朱松极为不满,刑部认为,可以对朱松进行争取。让其吐露赵构的计划。
岳云看着这几份情报,不禁感叹道:“这万俟卨还真卖力,他把刑部快搞成联邦调查局了,竟然把临安学院的老师也发展成了他的眼线,还把朱松的儿子朱熹也说服站在自己这一边了……”
“等等!朱熹……”看到这个名字,岳云突然觉得眼熟。
回忆了片刻之后。不禁一拍大腿,惊叫道:“这不就是那位理学大师吗?”
朱熹的名气在后世太大了。他生于绍兴十年(公元1130年),字元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等。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十八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
为政期间,申敕令、惩jiān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
第五百八十一章 少年朱熹-->>(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