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起了大旗,咱就投奔刘縯,总之不能错过了灭莽兴汉的大好机会。李轶说行,就按哥哥说的办,我也叮嘱宾客多留心这个刘秀,一有消息,就来报您。
但是好几个月过去,也丝毫没有这个刘秀的音讯。李轶不免有点着急,想:那谶语准不准呀?次元兄是不是太迷信谶语了?假如一辈子寻不见这个刘秀,那就一辈子等着?那俺李轶何日得建功名?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应该去鼓动刘縯——早一天把刘縯鼓动起来,就早一天建功扬名。于是今天吃罢早饭,便骑上马来宛城见堂兄——他甚至打定主意,如果堂兄还要等待那个刘秀,他就一个人去见刘縯!
可他哪里想到,他的堂兄已经找到刘秀并且在和他商议反莽大计了!当他进到堂兄的这个西院,刚步入圆券门,就听见堂兄在正房里说了一句“刘君,您何必自谦,有这么一句谶语您知道不?”李轶立刻一激凌:啊?刘君?谶语?这个“刘君”是谁?莫非次元兄已经寻见那个刘秀了?于是悄悄迈上台阶,屏在门外偷听。而里面接下来的话,差点让他跳起来——原来这个“刘君”不但正是刘秀,还是刘縯的亲兄弟!李轶不觉一阵狂喜,暗叫一声:哎呀,原来刘縯刘秀是亲兄弟呀,真是意想不到!跟着这样的兄弟,何愁大事不成?尤其听到刘秀最后说“推翻王莽,重建大汉”时,李轶再按捺不住,抬脚“嗵”地跳进了屋里——也许是兴奋过度,竟故意喊了一声“报官请赏”,把个刘秀又吓一跳。
李通向刘秀笑着解释:“刘君,这不是外人,是我的叔伯从兄弟,叫李轶,字季文,住城南十里庄上。”又对李轶喊:“季文,还不过来拜见刘君?”
李轶早满脸堆下笑,走到刘秀面前深鞠一躬:“刘君在上,请受李轶一拜——刚才是跟您开玩笑,请勿见怪。”
刘秀也急忙站起还礼:“噢,是季文兄,幸会,幸会。”
李通也站起来,对刘秀说:“刘君,不瞒您说,我这个兄弟早就鼓动我去见令兄伯升,想拥戴你们兄弟举起反莽复汉的大旗;没想到今天刚把您请到这儿,他恰好就来了,可真是巧。”
刘秀也惊讶地说:“噢,原来季文也早有此志?”
李轶又抱一下拳:“刘君,不错,我早就想投奔到你们兄弟的旗下,反莽兴刘,再建大汉!李轶虽然不才,可是有一颗赤诚的心;从现在开始,李轶愿做刘君的马前卒,不管风雨水火,任凭驱使!我还有两个同胞兄弟,一个叫李松,一个叫李汎,回头我把他俩也叫上。我们哥仨,当然还有我次元兄,我们都死心塌地地跟着你们哥俩干,怎么样?”
刘秀也激动地抱拳:“季文,次元,你们赤心如此,怎不叫刘秀感激万分?将来一定同甘共苦,永做兄弟!”
李轶说:“好,刘君,就冲您这一句话,我们跟着你们哥俩干到底了,海枯石烂不变心!
刘秀说:“谢季文一片赤心,刘秀真是无比感激。”
李通更是兴奋,扶住刘秀说:“刘君,来,咱们坐下说,坐下说。”
李轶也伸
第七十二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