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九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擦汗一边又向北激动地望一眼。

    连续紧张收割了七八天,六十亩稻子终于全都收割完毕,并且都打成了籽收归仓中。邓晨家不仅后院的三间仓房都装满了稻谷,前院的左右厢房也堆放了不少,这在以前从没有过的。所以各项活计都忙完了以后,邓晨自然要和三小舅喝上几盅,好好庆祝一番。

    现在已是秋凉,不能再在院中的树下吃饭了,小饭桌只能摆在正房的中厅里。这天傍晚,刘元在厨房里为丈夫和弟弟炒着菜,邓晨刘秀郎舅两个则在正房中厅对桌而坐,喝着小酒尝着菜,好不高兴。

    郎舅两个又干了一杯,刘秀说:“姐夫,我这酒量可是不行,不能和你一杯一杯地对着喝。”邓晨说:“三弟,不行,咱哥俩今天都得多喝点,姐夫还正想敬你两杯呢。”刘秀笑说:“姐夫,敬我干什么呀?要敬也是我敬你。”邓晨说:“三弟,你不知道呀,今年的稻谷比去年打得太多了,我从小到大也没见过自己家的稻谷打这么多。我后来和你姐说了,你姐说这是你带来的福气。当然我也觉得是,这就是给你带来的福气;要不是你来,哪能打这么多呀!”刘秀说:“啥我带来的福气呀,还是姐夫会种田。”邓晨说:“啥会种田呀?我再会种田,咋往年没有这样的大丰收?这一定是你带来的福气。”

    邓晨刚说完,恰好刘元端着刚炒好的一盘菜进来,边往桌上放边说:“三弟,你姐夫说得没错,这就是你带来福气。姐姐来他们家这么多年了也没见过这么好的收成。”

    刘秀说:“姐,别再炒菜了,您也坐这儿吃点菜吧,您看炒了这么多。”刘元说:“还有一个菜兄弟,我炒好了就过来。你们慢慢吃,慢慢喝,啊。”说着又走出门去。

    邓晨又端起酒杯说:“三弟,来,再喝一杯。”

    两个又干了一杯,刘秀说:“姐夫,这秋收已过了,我想我该回去了。我在这儿一呆就是三个多月,打扰姐姐姐夫这么长时间。”邓晨说:“你看你这孩子又这么说,叫你姐听见了又该吵你。”刘秀嘿嘿一笑说:“不能总在姐夫这儿住吧。”邓晨说:“你大哥不是说过吗,不来叫你就不要回去。啥时候你大哥来叫你了,你再回去,好不好?”刘秀说:“那得到啥时候呀?他一年不来叫我就再等一年?”邓晨说:“等一年就等一年。你姐不是说了,绝不让你回去冒那个险。”刘秀说:“可是这秋收过了,地里也没啥活干,我又该闲得慌。”邓晨说:“三弟,不会让你闲的,我正好想让你再干件事呢。”刘秀说:“姐夫,啥事,您尽管说。”邓晨说:“往年打下稻谷,得拿一多半交田赋,剩下除了一家人的口粮,就没多少富余的了。今年则不一样,今年打这么多,除了田赋口粮,还能剩下不少,吃是吃不完的。所以我想让你领几个人,推几车稻谷去宛城市里粜卖,换几个现钱——以三弟的好福气,必能卖出好价钱,三弟是不是替我跑一趟?”刘秀说:“行姐夫,我去宛城卖稻谷;兄弟我有没有福气,一定得给姐夫卖上好价钱。”邓晨高兴地端起杯:“好,来三弟,再干一杯,你一定能卖上好价钱的”

    恰好刘元又端着菜进来,对邓晨说:“怎么,你要俺三弟去给你卖稻谷去呀?”边说边把菜放桌上,并在刘秀旁边坐下。

    邓晨说:“是啊,今年打这么多稻谷,不能都在家堆着呀,至少两厢房的稻谷都得卖了吧?宛城是郡府大城,那里的粮价肯定高,我想让三弟到宛城卖粮去。”刘元说:“去宛城?别忘了,俺兄弟还背着官司呢,到宛城让人给认出来怎么办?”邓晨说:“不可能!宛城离蔡阳三百多里,而且那些悬赏告示不到半月就被雨水冲刷坏了,没有再换,三百里外的人哪那么容易看到呢?再说那告示上的画像毕竟跟三弟的真人有出入,谁那么眼尖一下就能认出来?尽管让三弟去,没事。”刘元说:“卖不卖稻谷倒没啥,我现在最心急的还是俺兄弟的婚事。也不知道你老是出去干啥去了,到现在俺兄弟的婚事也没个眉目。”邓晨说:“你咋知道我没操心三弟的婚事?告诉你,我每回出去首先就是打听哪儿有好姑娘,好给三弟说合,可一直碰不上合适的咋办?”刘元叹口气说:“也不知道俺三弟的好缘分在哪里,我真为这事着急。”

    刘秀一听姐姐这话,心里“格登“一下,没想到姐姐为自己的婚事这么着急。但这会他似乎也没啥好说的,就说:“姐,姐夫,你们不用着急。你们不总是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嘛,不定哪一天我的好姻缘一下就出现了,不用着急。”刘元说:“你当初和人家张县丞的闺女成了多好,要不现在早成小两口了呢。”邓晨说:“这没法,他们没缘分,进不了一家门的。”

    喝罢酒吃罢饭,天已经大黑了。刘秀回到西厢房躺下,暗想:不行就把我和丽华的事给姐姐姐夫说了?看姐姐为自己的婚事那么着急,我怎忍心?卖完粮吧,卖完粮回来我就给姐姐姐夫说,省得姐姐姐夫一直为这事操心着急。至于什么“巧见面“,算了吧,不能为这事老让姐姐着急不是?

    邓晨也是个性急的人,第二天便顾来了五个伙计,每人推一辆独轮车,每车装满满的五筐稻谷,去宛城市里粜卖。刘秀收拾利落,跟姐姐姐夫说了声“姐,姐夫,我们去了啊!”便令那五个伙计推起车子出门,然后出庄口向东,奔宛城而来。

    但是刘秀没想到,就因为卖这一趟稻谷,竟使他正式走上了反莽复汉的道路,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