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充足到不能再充足了!
反抗蜀帝,对各方势力来说都是一种态度,一种特意向魔帝表忠心的态度。在这个年代,就算脑残也知道,蜀帝的小胳膊,无论如何都没有能力扭过魔帝的大腿。
虽然不知道魔帝是抱着什么样的想法将帝位传给蜀帝的,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表忠心。
先举起反抗蜀帝的大旗,向不向王宫进军,可以慢慢揣摩魔帝的态度与想法,另作断绝。
除了第一时间表忠心,举起反抗蜀帝的大旗的人,还有不少王公大臣们都处于观望的状态。
谁知道魔帝蜀帝这两个结义兄弟这回到底唱的是哪出戏啊,一旦两兄弟只是闹着玩儿的,他们贸然反了蜀帝,恐怕也会惹得魔帝不开心。
不过通过前一阵子大修魔帝陵的事情,就算是处于观望状态的人,也都摆出一副阴奉阳违的态度,那态度明显在说——我依旧是大华的好臣子,是魔帝的好臣子,因为魔帝说了将帝位传给你,所以才是你的好臣子。
正因如此,华夏范围内,出现了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
一群人拉起大旗造反,造反的理由竟然是诛反贼;另一群人高喊着保卫王宫的口号,可实际上却是阴奉阳违。
两方人口号喊得响亮,却一点都没有打起来的意思,各方的大佬们甚至还常常坐在一起喝酒,讨论着魔帝此番宣言的真正意图到底是什么。
第三天,刘备就发现,华真的话变成事实了。
他这个蜀帝,除了蜀帝两个字之外,地位甚至连平头百姓都不如。
阴奉阳违的王公大臣们,看他的目光就像再看一个嫌疑犯一样,让人揪心。
在魔帝出征的那些年,明明他才是安慰华夏大地军政的最大功臣啊,那时候,明明有无数大臣向他示好,与他交好,他也发挥出自身的长处,尽可能的笼络了人心。
所以在魔帝驾崩的时候,华夏大地的军政才会稳固依旧,没有变成一盘散沙。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那个人一出现,仅仅只是几句话,就完全打破了这个局面,就完全让那些“忠厚老实”的王公大臣们,变成了活脱脱的白眼狼?!
第四天,他收到了边疆的捷报,那些个闹独立的海外诸国们,一个不漏的宣称重新归服大华,只是字里行间中,却无不同露出类似的几点——他们在听到天音的第一时间,就幡然悔悟,重新归服大华圣国的怀抱。
总之,这些个海外诸国也摆出了同样的态度——我们臣服的
520.天下何属?-->>(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