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那张琴。那张大半部分古朴华丽,唯独尾部却像被烧过一般焦黑的七弦琴。
“这……”华真茫然了,这老头儿怎么抱出来一把被烧过的破琴啊?
见到华真的眼神,蔡邕一眼便瞧出华真的想法,不由冷哼一声,将手中之琴的来历娓娓道出。
原来,蔡邕这老头已经有过一次因为说话太直,惹得灵帝大为不喜,而逃出洛阳城避难的经历了。
那时候,他逃到了吴地溧阳,过着隐居的生活。
那时候的他,远离了政治中心,平日里闲散的工夫多了,就将心思放到了音律上面,整日弹琴,用琴声来抒发壮志难酬却反遭迫害的悲叹与惆怅。那段时间,便是他手中这闻名天下的焦尾琴的诞生时间。
说起这焦尾琴的来历,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小故事。
蔡邕是一个十分爱琴的人,琴声中出现一丁点儿小差错,他都能听出并指出。有一天,他坐在自己的屋内抚琴,房东大婶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房东将木柴塞进灶膛里,火星乱蹦,木柴被烧得“噼里啪啦”地响。
忽然,蔡邕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不由得心中一惊,抬头竖起耳朵细细听了几秒钟,才大叫一声“不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
来到炉火边,蔡邕也顾不得火势,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大声喊道:“快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一块做难得一见的造琴好材料啊!”
蔡邕的手被烧伤了,他不仅不觉得疼,反而还乐不可支的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就像手中拿着的这块木头是什么稀世珍宝一样。
摸了半天,蔡邕才长出一口气,安下心来。由于抢救及时,桐木还很完整,用其来做一把好琴,却是绰绰有余了。故此,蔡邕就花钱将桐木买了下来,然后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费尽心血,才将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也就是他手中拿着的焦尾琴。
根据蔡邕自己的说法,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那是盖世无双的好琴,天下间的爱琴人士,没有一个不眼馋他这张焦尾琴的!
293.焦尾琴-->>(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