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88章 国家最大的难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进行改革的初衷吗?现在三机部的大部分企业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效益和规模正在大幅度攀升,与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加上情报人员从苏联搜集到的有关苏联国企的情况,对照国内的情况,**领导心里不可能不发生触动,也不可能不做未雨绸缪的准备。现在他们的意思肯定是想在一个地方做突破,找一个地方做试验,为全国的国企改革闯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来,为解决国家财政的包袱探索一条新路。

    中央领导自然把目光落在郭拙诚身上,他去进行这方面改革、探索的话,其成功的可能性大增,其他人去主管这件事,或许有成功的可能但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当然他们不会因为别人成功的可能性小而不试验,只不过不能以一个省的区域来实施,只能在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城市,甚至某一家企业来实施,失败的代价都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虞罡秋问道:“如果让你主持一个省的国企改革,你认为可以完全按照三机部的方式来进行吗?”

    郭拙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过来问道:“你觉得呢?”

    如果是别人这么反问,可以说是太没礼貌,太高调了。领导问你话,你老实回答就是,哪有反过来反问领导的?虞罡秋却不以为然,觉得他这么问倒是符合他的性格,也符合当前讨论的氛围,比只老老实实回答还适合得多,如果两人摆出一个领导问,一个部下答,则这场谈论似的谈话就进行不下去了,就无法解决自己心中的一些疑惑。他听了郭拙诚的问话,摇头道:“很难,虽然你在三机部的改革很成功,里面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如果凭此进行推广的话,有很多制约因素。你当时的机遇好,为了解决了很多问题。”

    郭拙诚说道:“是的。我当时在三机部对国企进行改革的时候遇到了很好的机会,两伊战争将我们这些军工厂的库存产品全部卖光,生产的新产品还没有开始生产,产品就已经卖出去了,加上军工产品的利润丰厚,自然就减少了很多麻烦。俗话说手中有粮,干啥事也不慌。我手头有钱当然也敢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唯一的难点就是那些家属工厂,那些依附在工厂的学校、医院不愿意离开,都想在这棵大树下乘凉,这得做很多思想工作劝他们割开,通过税收的方式将资金交给地方,让他们愿意接受这些。”

    郭拙诚接着说道:“可是,现在的情况很不同了,这些地方国营企业不但没有人来收购他们的库存产品,就是新产品要推销出去也很难。资金难以回笼,更拿不出太多的资金进行改革,这才是最大的难点。”

    虞罡秋也说道:“这些企业困难,并不说明依附在这起企业上的附属工厂、学校、医院就愿意离开企业,相反他们因为地方上不愿意接收这些‘负担’而不想离开,地方上没有收到税收,自然也不像接受军工企业那么爽快,心里非常不情愿,对这些过来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好态度。而且,这些企业只要没有破产,只要没有倒闭,他们就心存侥幸,就愿意死守在企业这里,与周围的企业和城镇居民相比,他们的待遇还是不错的,再说,大家都相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谁也不相信国家

第1188章 国家最大的难题-->>(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