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迷失的世界(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靠深沟的一侧出现了护栏,每隔七八米就有一个石柱,石柱间用铁链条连接着,但是大部分地方,不是石柱断裂,就是铁链条没有啦。走在上面,风骤然变得猛烈起来,一阵一阵地,如果不是背了那么重的行囊,李志远怀疑自己随时会被吹下深沟去。

    李志远不禁想起秦岭的栈道,古人为了解决崇山峻岭里的交通问题,尤其像秦岭这样的天然屏障而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架木桩,最后铺上木板而成的供行人和车辆通行的“专用”道路。为了保障安全,在栈道靠河身一侧及拐弯处,有的还装有栏杆,以防人马车辆不慎坠入河中。为了防止崖壁上土石下坠砸伤来往人畜,还在有些地方的栈道上加盖顶棚。

    这里的情景就和那些修在崇山峻岭里的栈道一样,十分的险恶,不过有一点好处,因为看不见下面有多高有多深,反而心理上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在连续转了几道弯后,走了可能有三四个小时后,李志远发现栈道越来越窄,必须身子紧贴着石壁才能通过。

    李志远将手电筒的光度调至最大,向前照去,发现石壁处隐隐闪光,走近仔细看了一下便发现石壁上钉着一种带着圆形铁环的钉子,而且每隔一米多就有一个,这是一种攀山用的特殊装备,可以连接绳子或铁钩以保证安全。

    这样一来,李志远知道那一小队德国人一定曾从这里走过。

    李志远脱下行囊,从包中取出工具,他先将行囊用绳子绑好,一头连着行囊,一头绑在自己的腰上,然后将攀山用的安全带一头在自己身上扣好,另一头扣在石壁上的铁钉的圆环上,将身子贴在石壁上往前走,每走几步,便回过头将行囊往前拉,这样走了不过5分钟,石壁上的铁钉没有啦,只留下了钉眼在上面,显然德国人担心前面的路还很远,所有的铁钉留在上面的话,后面会不够用,所以尽可能地将铁钉循环使用。因此李志远必须花时间在石壁上用铁捶钉铁钉,如此一来所花的时间便更长了,这样又走了不知多长时间,前面又出现了一道五六米宽的鸿沟,不过对面的山体上仍然绑着一条粗粗的绳子,李志远用一条长绳抡过去,很快就将对面的绳子搂了过来,他将那绳子握在手上,试了试力道,觉得确实没有问题后才荡了过去。

    过去后,山路变得宽敞起来,但是忽高忽低的,十分的难走,如同溯溪而上一般,要爬上爬下,十分的辛苦,以李志远的体力,也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在休息了几次后,李志远终于站到了最高处,如同站在了山巅,脚下深不可测,风如同一个顽皮的孩子在在身体的前后左右时快时慢地掠过,发出时大时小的呼呼声。整个山颠如同一个四方的平台,如果再竖起一面旗帜,就俨然成了一个阅兵台或者点将台,可是除了上来的路外,再无路可走。

    李志远用手电筒向着四下照射,手电筒的光柱如同怪兽一样,在四下里乱窜着,可是除了阴森森的山体外和呼呼的风声外,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李志远不禁发出喊声,以发泄胸中的闷气。

    李志远喊道:“我是李志远!我是一个中国军人!我就一个人在这里等着你们!来啊!伊万!来啊!

五、迷失的世界(2)-->>(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