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疯狂的人(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克洛泽很难形容自己的心情。风吹过缓缓移动的沙丘,沙丘上形成了成千上万个波纹。沙子很硬很结实,人几乎不会陷进去。只有植物的身影,当队伍停下时,好像周围突然寂静下来,连脚步声也慢慢变小听不见了,根本听不见有生命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没有蟋蟀唧唧的声音,寂静中听不见鸟叫的声音。

    他们沿着西北方向前进,那里有着几座黑色的小山,就是喀拉墩。无论是1906年的赫定,还是1908年斯坦因,他们都未能在这里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所以他们更愿意去更有价值的地方。沙丘上有着两根连接在一起的木桩,形成一个“T”字,那是维吾尔族人立在他们的圣地上的,这样他们的族人就很容易地看到。但这里还是圣地吗?克洛泽他们只看到几棵红柳树,几处孤零零的房子的遗迹,只剩下一些基本结构,很难想像以前这里曾经有过辉煌。

    在一个维吾尔牧人的带领下,希斯他们来到一处遗址,里面散布的文物极其丰富,除各种武器,如弓箭,还有一些装饰品和日常生活用品,欧洲的玻璃杯、中国的丝织品及古币、印度波斯式的狮头碗碟,真是琳琅满目。这里差不多所有的房屋都是木头造的,墙垣是柳条编的,然后在柳条上涂上泥巴,有三个地方门框迄今仍直立着,有一扇门开得极大,给克洛泽的印象是:“仿佛还是一千五百多年以前一样,这个古城中所住的最后一个人刚离开似的。”

    希斯指挥人们掘出了一尊三尺半高直立的佛像,佛像的木座雕刻着莲花及其他花的装饰。不久,各种怯卢文木板文书也陆续出土,在一间房屋沙土掩埋下,发现了17张上面写字的汉文文书以及87片木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破衣、几粒稻麦和几小块毛毡。

    随后德国的另一支探险队一天后跟上来了,而至于英国和俄国的两天探险队显然决心避开希斯。

    希斯的发现让专家们兴奋不已,又经过近两个星期的发掘清理工作,大致出土了38座雕像。这些嵌在墙上的浮雕供养人像挖掘起来十分困难,因为地下水渗透已经侵蚀了雕像主体部分,当覆在上面的沙漠层被拂开后,随时都可能坍塌。所以,挖掘工作程序一般是:当雕像大半部被清理出来并被拍照以后,即刻仍旧用沙子遮埋住。有时候为了获得时间用来拍照,希斯指挥人用绳子将雕像上部捆住,因为年代久远,若一阵风将沙子从雕像头部吹去,则头就会掉下来。尽管如此

二、疯狂的人(4)-->>(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